第275章(第4頁)

  “那名字很好嗎?”丁一忠聽到盧燦感慨,扭頭再看一遍,沒覺得哪裡好,三個字中還有個生僻字,一大半人都不認識。

  盧燦白了他一眼,“你覺得連觚字都不認識的人,是購買青銅器回家收藏的人嗎?”

  “孤品為絕品,絕品的東西好不好?”

  “但孤獨的孤字,天生有些煞氣,不适合做堂号與店名。給這家店取名的先生,很有才氣,他根據店内經營項目,取出‘觚’來代替孤字。”

  盧燦指了指那個觚字,“觚是商周的青銅酒器,非常精美,堪稱商周青銅器的代名詞。”

  “觚品堂,既通過諧音,顯示自己所售賣的都是精品,同時有用觚字向行内人表明自己所賣的品種。”

  “你說這名字好不好?”

  丁一忠聽得雲山霧罩,貌似真不錯哦?連連點頭。

  轉過愛國西路口,一長溜三層樓的建築,如同城牆一般,筆直向北伸展。

  這就是台北此時占地面積最大、攤位鋪子最多、人流量最高的中華商場。

  中華商場是台北市超大型商場,位于中華路一段中央,北起忠孝西路口,南至愛國西路口,由八座三層樓連棟式的樓座所組成。

  這八棟樓又以“八德”為名,分别為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因此,又被台北人調侃為“八德樓”!

  今天是周末,八德樓的人更多,人山人海的,盧燦看得有點頭皮發麻——他有輕微的密集恐懼症。

  “盧少,這裡要小心點,别走得太快!”丁一忠跟在盧燦身後,他也有些揪心,沒想到這裡這麼多人?

  “過了這一段,也許會好點。”盧燦看看樓上的标牌,這是和字樓。記得前台小姑娘說過,信、義、和三棟全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小吃店,難怪這麼多人。

  擠過這一段,人流稀疏很多,眼前這一棟,是平字樓。

  那小姑娘可說過,裡面有賣胸章、佩劍、刀具、郵票、錢币、核桃等一些雜件鋪子。聽她的意思,盧燦理解,平字樓就是文玩雜項樓。

  有曆史的文玩,就是古玩,文玩雜項在收藏品類中,是妥妥的一大項。

  如同所有商場一樣,平字樓一層,賣水果、飲料、烤魚、炸雞的小攤位非常多。這裡的攤位不大,基本隻有兩坪,約合六七平米的面積。

  穿過第一層的門臉房攤位,來到内間大廳,這裡的人要少很多。

  大廳内每個攤位,都用隔闆将兩坪的店面與周圍商鋪隔開,形成簡單的店面結構,中間留下兩人并行的走道。刀劍、勳章、陶塑、軍大衣、法器等銷售攤位應有盡有。

  得,慢慢看吧!

  盧燦自己也沒想到,率先看中的竟然是一把法器——一柄長度在六十五公分的桃木劍。

  這把桃木劍劍鞘已經開裂,手柄烏黑油量,看不見最初的刻痕。劍穗已經脫落,隻剩下一顆圓木珠。

  當時,它插在一堆木劍中,應該是店主倒騰到一批老戲班的道具,很随意的任人挑選。

  盧燦注意到它,還是因為作為穗子鎖扣的那粒黑珠子。那可是紫檀珠子。

  一把桃木劍,竟然用昂貴的紫檀做配珠?

  他将這把桃木劍連同劍鞘一起從破爛堆中抽出來之後,第一感官就是這把劍來曆不凡!

  桃木劍身容易發黑,顯然已經有不少年頭,但整個劍勢,中脊筆直,劍身也沒有脆裂紋。如意劍镡前,正背均刻有字迹,依稀可辨認出,一面是“抱樸守真”,另一面是“素樸”。

  抱樸守真是道教修行教旨,那麼這“素樸”什麼意思呢?

  呵呵,盧燦還真知道。這個素樸,是一位道士,全真龍門派知名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