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第4頁)

  楊坤摸摸下巴,說出一個讓盧燦傻眼的名字。上輩子他從事珠寶行業,對奢侈品的品牌有所了解。麗娃遊艇?!是那個三十年後号稱世界遊艇第一品牌的麗娃?

  阿爾達汗這家夥,不聲不響的弄出這麼大的驚喜?

  記憶中,麗娃遊艇從六十年代到兩千年,這四十年中可謂颠沛流離,換了四位主人,連勞斯萊斯都沒能盤活它,差點倒閉!

  它最後能浴火重生,靠的是東歐劇變後誕生的衆多俄羅斯富豪,還有就是内陸暴富的那幫企業家和公子哥。

  每一個品牌都有自身的生長軌迹,自己的出現,帶動阿爾達汗的改變,直接影響到麗娃遊艇的成長路線圖。

  它,在自己這些人的手上,還能如記憶中那樣輝煌嗎?

  盧燦可不敢保證。

  阿爾達汗家的院子,盧燦還是第一次來,四處打量,這裡充滿伊斯蘭建築風味。

  大廳頂部為穹頂,開有琉璃天窗,其門窗也是券拱形式,貼近牆壁中線和轉角的位置,都會豎有一根圓形羅馬柱,很有韻味。

  四壁懸挂着幾幅清真氈毯,繪的是《古蘭經》中的故事。

  其中有一幅很有意思:一位虔誠的教徒,雙手掬捧,正在虔誠的禮拜,他的肩頭,有兩尊形象的面容,一慈善和祥,一兇惡兇狠。

  這是穆斯林對人性的自律與警惕圖示——穆斯林相信每個人的雙肩上都有一善一惡兩位使者,記錄着人一生中有意無意行下的好事和惡事,并成為人們來生命運的因由,由此穆斯林會時刻自覺自律。

  盧燦的眼睛并沒有在這份充滿警示性的氈毯上停留多久,而是落在它前面一尊香爐上!

  伊斯蘭不供奉神像,但有時會在齋戒時,燃上一點香料,讓自己更平心靜氣的去感悟真主的存在。

  這尊香爐,就是焚香所用的爐子。

  銅爐很古樸,包漿厚重,沖天耳,三足。雖多日未擦拭,不改其幽幽古色。

  這尊爐,很合盧燦的眼緣!

第282章

妙吉敖蘭

  不用細看,其爐壁邊角的伊斯蘭回文,就知道不是正宗宣德爐。

  正品宣德爐,已經快成盧燦的夢魇了!無論是台北還是香江,他打聽過無數次,也鑒賞過無數次宣德爐,無一例外,都不是正品宣德爐的款型。

  是的,盧燦鑒别宣德爐,有其獨特方法。

  收藏界對宣德爐最常見的認知是“宣爐最妙在色,其色内融,從黯淡中發奇光”,因此很多人從爐色、爐質來鑒定。

  盧燦的鑒定,除了參考這兩項,最大評判根據是爐形。

  《宣德鼎彜譜》,八卷,明代呂震撰。這本書中記載,正品宣器器形仿自宋代的《考古圖》和《博古圖錄》。也就是說,非這兩本書上的香爐爐形,一律不是正品宣德爐!

  順便說一句,這本書的編撰者呂震,正是負責正品宣德爐打造的宮廷禦匠頭頭!在宣德爐的煉制工程中,呂震是正牌的技術領導人,而吳邦佐隻是管理官員。

  至于美國學者伯希和認為《宣德鼎彜譜》這本書是僞作,其依據是杭世駿(清代收藏家、史學家、文學家家)所獻《宣德鼎彜譜》為八章,但後世文本為十章。

  簡直是胡說八道,不忍直視。

  後世證實,《宣德鼎彜譜》這本書,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征明長子,書畫家文彭的《清白堂記》中。而文彭生活年代,距離成書的1428年,不過區區六七十年的時間間隔。

  清白堂是文彭老先生的藏書樓名稱,老先生為了藏書,專門找于謙的後人借來抄錄的。于謙就是那位鐵骨铮铮的宰相大人。

  于謙從哪兒得來的副本呢?他是在1436年擔任禮部祠曹主祭官時,找這本書的另一位編撰人,太監吳誠那裡借來,并抄錄的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