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第2頁)

  他有預感,那裡,一定有當年阿爾達汗先生與師門的隐秘。

  說不定,還會有師門遺傳秘寶所在的消息。

第296章

永樂正本

  這算不上是日記,應該說是回憶随筆。

  記錄的内容斷斷續續,跳躍式的,但盧燦還是從字裡行間,将他與上一代玖寶閣宗主的關系拟清。行文中,他的妻子及兒子的情況,多次出現。

  阿爾薩汗前輩的中文名叫穆星,生于1895年。

  二十歲那年,他聽聞内陸已經革命成功,袁世凱為共和大總統,一切欣欣向榮,他毅然踏上北方遊學的道路。

  他從滇省入境,祖國的壯麗河山,與緬北的一隅之地,兩者自然是無法相提并論的。一路走一路玩,最後來到的革命聖地漢陽。

  因為避雨,他無意中敲開琴斷口十裡鋪的一家民居。

  為他開門的是一位民國女中學生,第一眼,他就迷上這位江南女子。在回憶中,他使用了“典雅、端莊、秀美”多個詞彙,來形容第一次見面。

  穆星在漢陽十裡鋪附近的客舍,一住就是一個月,終于讓他摸清楚這女孩的全部底細。

  這位女子叫葉馨梅,葉家是漢陽大戶。曾曾祖父為葉繼雯,翁方綱、劉墉門下弟子,曾祖父葉志诜為道光朝有名的學者、藏書家,祖父葉方綱,光緒朝著名的金石學家,與紹興葉昌熾并稱為“南北二葉”,她的父親為葉立新,漢陽紡紗廠的股東。

  查到資料後,穆星涼了半截,這等高門大戶,能看上自己這個邊隅之民?(當時中原文人中,對邊緬之地,很看不上眼。)

  倒是随從機靈,看出少爺的心思,給他出了個主意——改籍貫瞞身世,以求學名義,拜入葉方綱門下,以圖後事。

  穆星還真的這麼幹,他隐姓更名,更編出自己家在昆城,父母雙亡的謊言,進入葉父的紡紗廠擔任文員,因為年輕機靈又勤快,他很快得到葉立新的賞識,逐漸走進葉家大院。

  葉家隻有獨女葉馨梅,葉立新起了招婿的心思。

  不僅如此,金石大家葉方綱,也很喜歡這位機靈的小夥子——葉方綱為玖寶閣宗主,可惜自己兒子從小不喜歡金石,他自己收的兩位記名弟子,悟性一般,于是将主意打到這位經常出入葉家的小夥子身上。

  葉方綱将他招進内院,兩年多的觀察,決定将玖寶閣的傳承,交到穆星的手中。

  1917年農曆三月十八日,穆星心願得償,入贅葉家,與葉馨梅成婚。

  這本日記中,記錄的内容與阿訇長老所說的,有兩點差異,其一是阿爾薩汗在内陸遊曆的年份為八年,而不是五六年,其二,葉馨梅是湘北人,而非湘南人。

  時日久遠,阿訇長老記錯了也說不定。

  至于盧燦最為關心的師門遺傳的文物,也有所交代。

  不過,這交代,讓盧燦心驚肉跳。

  葉方綱過世時,物品清單轉交給穆星,一共有五百四十四件,掩藏在君山湘妃祠後,葉家道觀的密室中。

  名錄中,盧燦看得心神恍惚。

  王羲之的紙本《瞻近帖卷》、晉顧恺之絹本《洛神賦圖卷》、宋徽宗的絹本《歲年圖》、宋燕文貴的紙本《秋山蕭寺圖》、宋宗室趙孟堅紙本《行書梅竹譜》、宋米元章紙本《苕溪詩帖》、元朱澤民紙本《炊煙圖》、元王蒙紙本《春山細雨圖》……

  穆星在離開漢陽時,特意去察看一番,安全無恙。他還帶出一套第一代宗主項子京的私人用壺,也就是盧燦前兩天收來的蔣時英所作壺具。

  離開内陸,阿爾薩汗還以為今生會有機會再回漢陽,可惜,事事不如人願,他再也沒有回去看過。

  抵達南邊後,阿爾薩汗度過他人生最幸福的十多年,而中原卻越來越亂。

  阿爾薩汗心中有愧,臨别之前的那晚,他和葉馨梅深談一次。将君山葉家道觀中藏有衆多寶貝的事情,告訴葉馨梅,囑咐她如果遇到困難,可以取出一兩件變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