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薩汗心中有愧,臨别之前的那晚,他和葉馨梅深談一次。将君山葉家道觀中藏有衆多寶貝的事情,告訴葉馨梅,囑咐她如果遇到困難,可以取出一兩件變賣。
盧燦正是被這條記錄吓得一身冷汗。
盡管上輩子沒有聽說過任何一件物品出世,可是,葉馨梅與孩子都知道了這個秘密,終究多了一層變數。
難道她們母子沒能找到那道觀密室?
還是回程的途中,出了什麼差錯?她們母子究竟能否平安回到漢陽,盧燦不清楚,但那時的大西南同樣一片混亂。
對師門遺寶的擔心,讓他對下一條寶藏的消息,都不太關心。
寶藏信息太多,可眼目前這一個都這麼難,這讓盧燦都新的寶藏線索,都提不起興趣。
筆記本中沒有提及他為什麼沒有開館收徒,但盧燦猜測,可能與葉馨梅離開時的談話有關。有關那晚的夜談後的心情,阿爾薩汗用了幾個感歎号來宣洩。
緩緩合上這本筆記,盧燦目光投向北邊。
越來越多的内容,指向北方,北上,時不我待啊!
隻是,如何說服爺爺呢?盧燦直撓頭。
……
第二天一大早,咚咚咚敲門聲。
盧燦睡眼朦胧的打開房門,李林燦白發淩亂,雙眼通紅,旁邊是同樣臉色疲憊卻興奮的奎榮,連忙問道,“怎麼了?出什麼事了?”
“好事!你小子!好運氣!”李林燦推開盧燦,興沖沖闖進房間。
好在房間沒女人,否則……
“究竟什麼好事?”盧燦詢問後面的奎榮。
“《永樂大典》,正冊,第兩千五百三十三卷之兩千五百三十四卷,胡若思親筆撰抄本!”他低聲說道。
“不可能!别逗我了!”盧燦脫口而出。
《永樂大典》,如果說副本,盧燦相信,他自己在英國劍橋找到了兩冊,要說正本,那不現實。
“怎麼不可能了?别人能認錯,胡若思的字迹,我還能認錯?那我不是在故宮白呆了這麼些年?”聽到盧燦這話,老頭子不高興了,将懷中包裹很好的一本書,放在桌子上,翻着白眼,怼了盧燦一句。
兩輩子也沒聽說過有《永樂大典》的正本出現啊!
明史有記載,嘉靖皇帝摯愛《永樂大典》,臨終前,他特别囑咐,要将正本帶入陵寝中去了,升天路途寂寞,随便翻翻。
怎麼可能有正本出現?
“真的?”盧燦依舊不敢相信!
“隻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對盧燦這種隻專注鑒定不專注研究的半桶水,老先生總是要刺一句。
他手指點點盧燦,“胡俨在永樂年間,擔任國子監祭酒,重修《明太祖實錄》、《永樂大典》、《天下圖志》,皆充總裁官。”
“他的字迹,信件,在台北故宮資料堆中有一捆,你說我能認錯他的字?你還沒睡醒吧!”
想想還真是,老家夥一輩子都研究這些,應該不會出錯。
這是好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