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最高級的飲茶藝術是“鬥茶”,鬥茶集中體現了宋人品茶的所有技藝。鬥茶又稱茗戰,對用料、器具及烹試方法都有嚴格的要求,以茶面湯花的色澤和均勻程度、盞的内沿與湯花相接處有沒有細沫的痕迹來衡量鬥茶的效果。
為什麼東瀛人追捧耀州瓷,其次為吉州窯,再次為龍泉,就是因為這三家窯口中精品茶盞,在東瀛茶道中,有着不沾沫(又稱不咬盞)的特色,因此為尊。
潤馨瓷廠仿制的龍泉青瓷,雖然達不到“過水無痕”的鬥茶茶盞的最高境界,但不沾水沫還是能實現的。
田中信木精于瓷道鑒定,同樣精于茶道,剛才他被溫碧璃一套花哨的點茶技藝弄得有點懵,看得心曠神怡,忽略眼前的茶盞。
現在,他終于注意到面前的瓷盞,似乎也不是凡品——不沾水沫,對瓷器的釉面要求非常高,在東瀛,也僅有幾家瓷器工廠可以實現。
顧不得失禮,他雙手捧起自己面前茶盞。
這茶盞,有輕微的壓手感,表面青釉有很強的玻璃質感,溫潤,淡淡的青色,雅緻素淨。他将茶盞傾覆過來,底足為白地圈足,可見瓷坯,細密柔潤。再度屈指輕彈茶盞壁,叮的聲音綿長清脆。瓷器有鈴聲,質地很平均且穩定。
再看看碗底,篆書“馨”字圓款。
心頭大震,這是潤馨瓷器自己的産品?他們的水平這麼高?
剛好此時溫碧璃斟茶來到他的面前,他隻得忍住心中疑惑,放下茶盞,低頭,恭敬的感謝茶藝師的奉獻。
盧燦将他的表現盡收眼底,心中大暢,“來來來!大家一起嘗嘗我們的美女茶藝師手藝!”
“感謝維文的盛意,感謝溫小姐的精彩演繹!”
長澤茂同樣精于茶道,剛才溫碧璃的一套手藝,他能看懂其中的妙處。不停的将她演繹的宋代點茶,與東瀛茶道比較,竟然發現,兩者在茶藝流程上,有着很大的異曲同工之妙。
嘿嘿,盧燦的這套宋代點茶,來自于後世武夷山茶道大師陳建華。而陳建華大師花費二十年經曆,參考東瀛茶道的技藝特點,同時又翻閱無數文本記載,終于恢複宋代點茶工藝。
既然參考東瀛茶道,那兩者必然有很多共通之處。
一盞三口,一口濃香二口甘,三口回味意綿長!
長澤茂意猶未盡,看了看茶壺,可溫碧璃沒有再度斟茶的意思了。
沒了?沒了!
宋代點茶,隻有頭湯,沒有二茶三茶之說。等大家喝完這盞茶之後,溫碧璃開始收拾茶桌。(宋代點茶技藝,我曾經品味過一次,太震撼,至今回味)
辛苦半天,每人一茶盞,喝完後,走人!
“太精彩了!”長澤茂合掌長歎!
田中信木卻站起來,對盧燦一躬身,繼而又對準備離開的溫碧璃鞠躬,“請問,我能欣賞這套瓷器嗎?”
嘿嘿,主動上鈎啊!
盧燦辛辛苦苦準備一套,不就是為了這一刻嗎?
雖然有自信,去瓷廠後依舊能讓他們合作,但沒有這種效果震撼,不是麼?
第321章
隻在乎你
目送長澤茂幾人登上回香江遊艇,盧燦伸手與身邊的溫季宸擊掌相慶。
成了!
“宸哥,看來你不僅要學法語,日語也要學啰!”盧燦開了句玩笑。
“學!法語我都不怯,還怕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