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第6頁)

  聽得盧燦心酸酸的,“明天,我們走訪張淑成家之後,就去你家院子看看,說不定還有機會呢?”

  孫瑞欣眼中閃過一陣驚喜,繼而又搖搖頭,“算了,買下來又能怎樣?我們難道還真的回來住?空置的房子,最容易損毀,還不如讓那八家人住在裡面呢。”

  小丫頭很體貼也很細心,如果說京城的房子,還能作為納徳軒珠寶京城辦事處辦公場所,在津門購置房産,還真的沒時間住。

  投資房産?更沒必要,二十年後來津門,投資房産更合适。

  ……

  一大早,盧燦和孫瑞欣走在前面,丁一忠提着禮物,三人來到重慶道。

  張淑成的家,就在重慶道一百八十号,這是一棟方方正正四層的筒子樓。上樓的鐵梯,焊接在樓房的右側牆壁上。

  張家當年那麼漂亮的二層帶花園小洋樓,換來現如今的紅磚破舊的三間筒子樓。

  呵呵,這種交易,盧燦也想做,太賺了!當年張家敢不換?

  “你是誰?”開門的是一位二十來歲的年輕人,頭發蓬松,裹着夾襖,肩膀上還有個補丁,他狐疑的看着盧燦。

  “張老在家嗎?約好的,我姓盧!”盧燦将帶來的禮物遞過去。

  “哦……”那年輕人用手指點點盧燦,笑嘻嘻的接過禮包,“你就是那香江人?”

  好沒禮貌!

  不過,今天是上門抄他家東西的,盧燦沒計較,笑着回了一句,“如果沒第二位香江訪客的話,那就應該是我。”

  “快請進!快請進!我爺爺奶奶在隔壁,我這就去叫!”

  盧燦透過門縫朝裡面看了眼,應該是客廳,擠滿了破舊的家具,還有兩個三五歲的孩子,在客廳擺放的行軍床上趴着看這邊呢。

  張老家,确實夠窘迫的。

第368章

又出意外

  津門博物館館長馮德生,北大國文系畢業,算是張仲行老先生的學長,在古文字學、考古學、金石鑒定方面,有着超過五十年的經驗,堪稱津門古玩方面的泰山北鬥級人物。

  今年已經七十二歲高齡,原本已經到了離退休的年齡,可市裡面尋思着博物館這攤子事情,還真沒人能頂上,所以他還不得不繼續奉獻光熱。

  老先生一大早來到辦公室,心頭總惦念着一件事。

  前些天老張頭家丢了件寶貝,還電話拜托自己,希望通過自己的關系,留意蓬萊街(今沈陽道)舊物交換市場有沒有這件東西的蹤迹。

  事情過去近十天了,也不知道老張頭找到那件寶貝沒有。

  昨天周末,馮德生沒啥事,還轉悠蓬萊街來着,那些古董鋪子的店東,都說沒收着。都是老國營,相信那些人不敢騙自己。

  張淑成家藏有哪些寶貝,沒人比馮德生更清楚。那些年,馮家的東西被抄,還是他找到當時革委會主任,才将其完好的保存下來。

  在馮德生的周邊朋友中,張家藏品,雖然數量不是最多,但精品率最高。

  二百五十幅字畫,其中失蹤的範寬作品當屬翹楚,至于其它的,館藏級精品依舊數不勝數。尤其是他所珍藏的宋元時期的畫作,精美絕倫。

  宋代無名款畫作七幅,《牛》、《溪山邂昆圖》、《蘆雁圖》、《鎖谏圖》……

  宋末元初大畫家錢選的《花鳥圖》和《青山白雲圖》;

  元代畫家邊魯的《起居平安圖》,為這位畫家目前僅知的唯一一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