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拿起壺蓋,手腕一抖一抖的,壺蓋上的龍首聳出雲端,龍舌伸縮吐注,妙趣橫生。
耍寶似的,又将壺蓋翻過來,露出蓋内钤“玉麟”二字陽文篆書印款,“您瞧,我真沒騙人,這裡有黃大師的钤印。”
“黃大師是丹陽人,母親是川埠鄉上袁村邵氏,算是邵大亨的後人吧。所以他的魚化龍壺手藝,應該是邵大亨親傳的……”
盧燦憋不住笑出聲,黃玉麟是邵大亨的傳人?這家夥,還真能編!
八成找人打聽黃玉麟大師的消息時,聽到那些老掌櫃的聊過,然後自己胡編亂造一通。
“行了,你撂下吧,我自己看看。”
其實盧燦剛才已經看過,這确實是一把黃玉麟大師所制的魚化龍壺。
魚化龍壺,取魚躍龍門之意。曆史上,制作魚化龍壺,最厲害的三位高手,分别是道光年間的邵大亨、清末民國初年的黃玉麟、民國的唐樹芷。
三人的工藝各有不同。
民國的唐樹芷所制小魚化龍,壺鈕為卷雲狀,壺身淺塑波浪,波浪中龍伸出首部,龍尾卷成壺把,把上鱗片刻劃清晰。
清代邵大享魚化龍,為波浪堆塑得一層一層,立體感強,而波濤中龍露出頭部而不見爪,鈕為堆浪狀,裝在蓋裡的龍頭短而粗。
黃玉麟所制魚化龍,波浪立體感不強,波濤中的龍伸出半身,龍爪清晰可見,鈕也不作堆浪而作卷雲形,裝在蓋内的龍頭細而偏小。
喏,這就是三位大師魚化龍壺的各自雕塑特點。
當然,還有其它小區别,譬如邵大亨、唐樹芷所制壺,龍不見爪;黃玉麟的壺,龍爪清晰可見。
至于說黃玉麟是邵大亨的傳人?那純粹是胡謅。
黃玉麟的師傅是民國細貨高手汪升義(民國制壺十八家之一)的祖父汪雷泉,汪家是祖傳的制壺世家,與邵大亨沒一毛錢關系。
順便普及一下,“細貨”和“粗貨”的定義。
在古玩行,這兩者都是“玩泥巴”的。粗貨一般代指用模具印制泥器的手藝,通常指指惠山一帶造型簡約、彩繪運筆粗犷、用模具印制的泥人、泥羊、泥猴等;細貨則是指通過全手工精雕細琢的泥器制作,譬如茶壺、蝈蝈罐子、鳥食罐等等。
等華克倖燦燦的放下手中茶壺,盧燦這才上手,仔細檢查是否有沖、暗傷、磕碰等細節問題。
還不錯,整體來說保存完好,但有很重的使用痕迹,壺蓋和壺口之間,磨損痕迹明顯。看得出,這把壺華老爺子生前非常喜愛,時時把玩,壺底及壺柄,異常光滑。
相比較這件,剛才的老雲子價值要高太多,不過華克倖不懂行罷了。
“這把壺,華哥要多少?”盧燦放下壺具,重新蓋上壺蓋,向前推了推,笑着問道。
華克倖小眼睛在盧燦臉上掃了掃,似乎在尋摸着怎麼報價,兩根手指急速撚動,許久,他冒出一句,“盧少,一千塊,您看如何?”
一千塊?如果用後世标準衡量,很便宜,但如果橫向比較,這價格太貴——盧燦在友誼商店收了四把顧景舟的壺,單把價值也不過一百二十元。
那可是一代壺宗!當然,現在顧老的評價還沒這麼高,所以價格便宜。
黃玉麟雖然有名,但和顧景舟大師相比,他還要差點!
“一口價,依舊五百!”盧燦再度将這把壺往他面前推推,然後攤攤手,“如果華哥覺得這價格不合适,你可以帶回去再找找其他人。”
華克倖再度看看盧燦,見他不像說笑,連忙賠笑着将茶壺推回來,“誰讓我和盧少投緣呢?五百就五百,咱好說話!”
這把壺因為有钤印,他去蓬萊街幾家國營古董鋪子問過不止一次,最高的出價,也不過二百多點。盧燦的五百報價,已經是最高價的兩倍,他家所藏的這幾件東西,已經埋了幾十年,此時有這麼合适的出貨渠道,焉能不賣?
第三件是一隻鼻煙壺,馬少宣款,工筆内畫雙馬,通高九厘米、肩寬四厘米。
一面繪花馬,配詩曰:風漫大宛國,奇蹄涉流沙;龍駒映秋樹,嘶聲警昏鴉。邊款:寫郎世甯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