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瑞欣拉着老太太,兩人抱頭痛哭。
十年後再相見,最多的是眼淚。
既然愛她,就要讓她開心。小丫頭乖巧,上輩子的恩怨,本就不該落在她的身上。
孫立功同意她北上,何嘗又不是讓小丫頭自己選擇,是否原諒當年的親人?
孫瑞欣的舅媽,聞聲趕出來……三代女人,各自流淚。
盧燦在院子裡沒進門,也沒人招呼。算了,剛好讓她們好好流流淚。
傷心流淚是最能填平彼此之間的溝壑的!
他無聊的打量着院子,右側的茅草房,盛放柴火的,有一道半人高的擋雨門。盧燦眼睛掃過去後,瞬間又折返回來,落在這塊破爛的方木闆上。
怎麼看着像雕版印刷的木闆呢?上面還有磨損嚴重的文字!
用木闆刻印,那是津門木闆年畫常用的手段,盧燦隻是好奇,一開始沒當回事。
蹲在茅草屋前面,仔細辨認木闆上的文字。
“琴操?”盧燦嘀咕兩聲,這名字怎麼這麼熟?他認出豎排第一行目首的幾個字,其中兩個字,盧燦很熟。
《琴操》乃為東漢蔡邕所撰,全書共兩卷,是現存介紹早期琴曲作品最為豐富而詳盡的專著。這木模是印制《琴操》的範模?
盧燦頓時來了興緻,差點趴在地上,一個字一個字的辨認!
不是!不過,這塊木模依舊非常有價值。
它是《大周正樂》的木模!
……
第380章
大周正樂
窦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三字經中的窦燕山,原名窦禹鈞,出生于燕山腳下,也就是現今的薊縣境内。他有五個兒子,五子皆中進士,成語“五子登科”,說的就是這件事。
《大周正樂》正是窦燕山的次子窦俨所編撰。
窦俨,字望之,五代時期到宋初的名臣,史學家、文學家。
為臣,他向後周世宗柴榮,上疏陳“禮、樂、刑、政、勸農、經武”治國六綱之言;為史,他編撰後晉高祖、少帝和後漢高祖的《三朝實錄》,為二十四史的增益;為文,詩賦文集七十卷,又整理編撰禮樂大成集合《大周正樂》一百二十卷。
令人可惜的是,《大周正樂》編成之後,隻印制了一版七十三部,便遇到“黃橋兵變”。後周滅亡,這部《大周正樂》,自然受到趙宋的排斥,自然沒法再印制了。
窦俨去世後不久,已經印成的七十三部《大周正樂》,很快消失殆盡。
此書雖亡佚,但在士林中很有名氣,北宋的大型綜合類書《太平禦覽》中,就有關于窦俨和《大周正樂》的詳細介紹。
盧燦竟然在這柴火房的半片門闆上,發現《大周正樂》的版印,能不高興嗎?
這塊木闆深灰色,高約六十厘米,寬約八十厘米,中部有一橫兩豎的格欄邊,這是标準的宋代木闆刻印的六頁拼版。
這裡需要先交代宋代版印一些基本情況。
大家都知道宋代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很多人很自然的認為,宋代版書以活字為主。這一觀點是錯誤,在宋代,活字印刷術,使用率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