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叔,我能問問……九龍銀行是不是投資哪個大項目?”盧燦現在也是金融人士,見對方如此急切的想要黃金硬通貨,自然也能猜到一些。
“告訴你也沒關系,最近我們九龍集團投資部,準備進軍地産,留一筆資金操底地皮。”
投資地産,抄底?也就是說這些金融機構估測香江地産會有一定的跌幅?
不得不說,他們的眼光還是很足的——随着中英談判日子逐漸臨近,香江地産走低的态勢越來越明顯。
可是,操底,真的那麼好抄的?
盧燦記憶中,香江地産這一波的跌幅,弄垮了很多地産公司,再配合金融震蕩,一加一的效果遠大于二,香江很多抱着同樣态度的銀行,紛紛倒閉。
貌似林家的九龍銀行,也就是在這一輪風波中被人兼并!
要告訴他嗎?
盧燦盯着林嘉年看了會,他神色很自信,即便說了他也未必會相信。
還是算了吧!
酒會上,年輕人不多,但還有兩位。
一位是去年在香江新上市的嘉華銀行副總經理劉瑜珈,今年三十出頭,嘉華銀行大股東新加坡金融大亨劉燦送的幼子,估計是跟着父親來參加酒會的。
另一位是永安銀行副總經理經理郭志框,永安集團郭家的後人,今年三十五歲。
兩位都算是年輕有為之輩,正坐在盧燦一桌的隔壁,談性正濃。
他們聊的内容,恰好是彙豐與渣打争相收購蘇格蘭皇家銀行一事。
第434章
一鳴驚人
香江的三大英資勢力代表分别是彙豐、渣打和怡和,如果還有的話,那就是比他們低一級的太古(事實上太古的影響力不夠)。他們旗下各有一幫追随者,其中有華資,有東南亞資本,南亞的印度資本,以及近些年來湧入香江的東瀛資本。
這三家之間恩怨糾纏,并不和睦。
雖然怡和如今在彙豐董事局擁有董事會席位,雙方看起來就像是利益結合體。不過,這兩個結合體在百年間發生的龌龊,比起表面上的相敬如賓,更讓兩家公司的職工津津樂道,當作笑談。
百年前彙豐成立初期,怡和已經是英國在遠東的五大商行之首,彙豐邀請各個洋行入股彙豐時,怡和洋行第一個跳出來表示拒絕。
彙豐銀行申請營業執照時,怡和商行也是第一個反對,甚至表現激烈,從倫敦到香江,幾乎各個部門都去安排人遊說,為彙豐銀行的成立布置障礙。
究其原因,無非是因為利益,早在鴉片戰争爆發之前,怡和就以鴉片貿易中獲得的大量現金,在内陸開展彙兌和貸款業務。
進入滬上後,怡和的信貸部門實際上包攬大部分的滬上國際彙兌業務,不僅包括一般的商業彙款,連英國政府的彙款也由它經手。各國領事彙到香江的公款,直到1855年還在用它的彙票,其他洋行和外資銀行完全沒有一個能夠有資格與怡和分庭抗禮。
有着如此巨大的商業利益,怡和洋行怎麼會願意看到彙豐銀行的成立?
所以在彙豐申請營業執照的過程中,怡和出手也就不奇怪——本來是自己碗中的肥肉,現在成了他人碗中之食,豈能咽下這口氣?
彙豐正式在香江營業的時間是1865年3月3日,可是拿到取得英國政府的營業執照和特許令,則到了1866年8月14日,出現一年多的拖延,怡和洋行從中阻撓是主要因素。
兩家由此結下恩怨。
這其中,還夾有很狗血的私人恩怨。
彙豐銀行的發起機構之一,是怡和洋行在内陸及印度的主要競争對手——寶順洋行。兩家原本就有恩怨,這次又因為彙豐的成立,再度交惡。
寶順洋行大班約翰-颠地,在怡和大佬大衛-渣甸跑去倫敦向英國财政部施加壓力,試圖阻礙彙豐得到營業執照時,這位約翰-颠地先生二話沒說,砸出大把鈔票,把大衛-渣甸留在香江的女人給泡上了自己的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