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第7頁)

  實在是下不了刀啊!盧燦主動為這七件瓷器,支付了一萬美元。

  除了插花梅瓶、糖罐,剩下的五件中,竟然還有一件精美的九谷燒銀彩梳妝方盒。

  整件方盒燒制過程非常有特色,它首先以黑色為底,然後彩繪以淡青、淡櫻等紋樣,在紋樣的中間填銀色,二次複燒後,釉面下發出閃閃的銀箔光彩。

  整件方盒,在幾何形圖案上,柔和的銀彩中體現出一種寂靜感,具有一種深厚的情趣。

  這是東瀛瓷器特有的色彩感。

  這件東西,堪稱九谷燒銀彩技法的精髓之作。

  沒想到啊!

  原本以為隻有柿右衛門的赤繪,哪曾想,竟然還能碰見一件九谷燒的銀彩精品!

  另外四件則是赤繪溫酒壺一隻、敞口米酒瓶一隻、燈籠瓶一隻、棱口獸耳瓶一隻。這些瓷器的造型,與中國瓷器的造型區别已經很大。

  譬如燈籠瓶,中原瓷器的器形為直口、短頸、豐肩、筒腹、圈足,口徑約等于直徑,瓶高約為口徑的三倍到四倍,形類直筒燈籠,家庭裝飾器,也就是純粹的賞器。日式燈籠瓶,口徑與直徑相等,腹部為球形或者八棱形,有些像南瓜燈籠,其作用是用來盛放清水的。

  另外,在彩繪的風格上,東瀛瓷器與中國瓷器的差别更大,他們采用的是東瀛屏障畫風格,而中國瓷器的瓷繪風格千變萬化,即便是同一窯口風格差别都很大,不同的窯系,那風格更是迥異。

  東西買到手,重新包裝好之後,盧燦準備告辭,看着眼前這年輕人,他還是忍不住的提醒了一句,“小島君,我給你的建議是……去美國,而不是回大阪。”

  盧燦剛才重新梳理了一遍,小島瀝原的講述中,最值得懷疑的是那位當年赤報隊的後人,廉也藤工。

  父母出事時,小島瀝原正在美國加利福利亞大學讀書。等他趕回家,喪事已經在廉也藤工的幫忙下處理完畢,他隻看到警察局出具的父母事故鑒定書,還有就是醫院出具的死亡證明。而勸他回大阪的,恰好也正是這位廉也藤工叔叔。

  雖然盧燦并不清楚,小島瀝原家究竟藏有什麼秘密,可直覺告訴他,這位廉也藤工,也許是監視小島瀝原的最大嫌疑人。

  如果猜測準确,那麼他勸說小島瀝原回大阪,必定不懷好意。

  “去美國?”小島瀝原不明白為什麼盧燦會有這建議。

  盧燦呵呵一笑,“美國畢竟還有你的同學和老師,這要比回東瀛打拼,或許更容易些。”

  見小島瀝原低頭不語,盧燦微微歎了口氣,端着箱子就要離開。

  “盧少,有人來了。”丁一忠在門口,剛要進來。

  隻見門口的巷子站着一位五十來歲的東亞人,豎着背頭,衣冠齊整,被阿木擋下。

  “藤工叔叔,您怎麼來了?”小島瀝原見到來人,出聲喊道。

  原來這就是藤工?盧燦眼神一凝,這位廉也藤工,面色紅潤,眉毛很長很濃,眉角上挑,這讓他站在那裡,顯得很有氣勢。

  自己來到小島瀝原家中不過一個小時,他就急匆匆趕來,這,越發讓盧燦懷疑。

  “哦,瀝原,你回大阪,這房子不是要處理嗎?我剛好聽到東英國僑民協會中的一位朋友說起,他想要在利馬置産,我過來問問你的意見。”眉頭抖了抖,廉也藤工這番話說的很自然,然後又将目光落在盧燦和溫碧璃身上,掃了一圈,問小島瀝原,“這倆位是?”

  “哦,他們是來購買瓷器的,烏尼昂市場碰見的,香江人。”

  “不是說帶回大阪嗎?怎麼全出手了?”廉也藤工皺了皺眉。

  廉也藤工的一句話,盧燦頓時感覺出,他知道這些瓷器的價值,隻不過這些物品應該是捎帶的,并不是主要目标。

  看得出來,小島瀝原對這位藤工叔叔頗為尊敬,他搓搓手有些局促的說道,“我尋思,還要到學校拿到畢業證之後才能回大阪,帶這麼多東西不太方便……”

  廉也藤工沒在這些瓷器上糾結,又看了盧燦手中的箱子一眼,其神色雖然自然。可盧燦已經對他起了疑心,感覺完全不同,直覺認為,對方這是在審視自己,是不是從小島家帶走什麼秘密?

  “小島君,有機會,回亞洲見!”盧燦對廉也藤工點點頭,再和小島瀝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