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第6頁)

  福伯吐了口氣,平抑心情後問道,“還有十多萬?”

  真實數目遠不止這些!遊艇裝不下,幸虧潘雲耕他們,租借了一條運送鮑魚的貨船。那條船,現在還在公海上飄着呢。

第463章

赝品鐘鼎

  十月十五日,第五十屆秋季廣交會在羊城賓館開幕。

  站在會館入口處,看着熙熙攘攘的人流,直勾勾盯着他們胸口上挂着的織錦绶花(當時廣交會的參會證),餘西澳急的直搓手,進不去啊!

  “餘哥,怎麼辦啊?盤查的太嚴了,我們買不到胸绶呢,沒有胸绶根本不讓進。這事,怕是要黃……”老葛神色焦急的走過來,顯然,他也受挫了。

  “别急,讓我琢磨琢磨。”

  老葛的催促,讓餘西澳心急如焚,他撓撓頭,在花壇旁邊坐了下來。

  自從去年救回老古之後,煙澗村的塑銅鑄範工藝,有了長足的進步,其水平已經不在伊川縣銅器廠之下。可是,自己幾人合夥弄的買賣,沒有固定客戶啊!過去的一年中,大多數業務都是從銅器廠那接來的二手活。

  憑什麼大頭都被縣裡賺走了?自己一家子還有幾合夥人都要吃點殘羹冷炙?

  今年上半年的春季廣交會,省工藝總公司在廣交會上,其鑄銅工藝品大放光彩。

  《洛陽日報》盛贊伊川縣銅器廠所選送的四十件鑄銅産品,受到國外買家的一緻青睐,共創彙二十一萬三千元。

  那張大幅照片中,自己和同伴所做的楚國圓鼎、丁酉方鼎,排在前列。

  看到消息後,一幫同伴,心頭如同被貓撓過!創彙二十多萬啊,這是何等巨大的數字,為什麼我們自己辛辛苦苦所做出來的産品,才能拿到幾百塊的利潤?

  自己組織産品,參加廣交會,餘西澳和同伴一說,立即獲得大家的贊同。于是,今年下半年,大家一共鑄造了各類鐘鼎十一尊,三人不遠千裡,來到羊城。

  葛栓子的叔叔,是葛寨公社廢品收購站的一名工作人員,他能搞到大量低價廢銅,是合夥人,至于葛栓子,則是餘西澳的幫手。

  可是,現實如此殘酷,自己連進門的資格都沒有!

  “餘叔,要不……我們也自己拉人?”村子裡的葛栓子推推他,又指指賓館入口處的另外一些人。

  餘西澳眼前一亮,還是年輕人頭腦靈活。

  那些人和自己一行差不多,都是沒有資格進入會場的,他們懷中揣着各類織品、電子産品等小件物品,不時拉住幾位進出展館的客商,向他們展示。

  還别說,真有客商對他們的産品感興趣,停下腳步細看商談。

  進不了場館,那就自己拉人!這主意行!

  “中!我們也這麼幹!”餘西澳撐着膝蓋站起身來,“我腿酸,跑不動。栓子,你快點去旅社,把那尊觚,還有那對爵,趕緊取來,我和你葛叔攔兩人問問。”

  很快,三人各挎着一個黃背包,開始向進出的客商,兜售包中的東西。葛栓子頭腦靈活,專門找那些外賓兜售,連比劃帶猜,還真的拉到幾位有興趣的客商。

  不過,一看到是青銅器,幾人都搖搖頭,很快離開。

  青銅器真假的鑒定,難度大,非一般外國人所能掌握,即便是真的,沒有工藝品出口憑證,出不了海關,買它做什麼?

  餘西澳三人,哪裡知道什麼青銅器不得出境的規定?還以為東西不好呢?

  忙了一上午,三人又累又失望,坐在距離場館對面的巷子中,啃着家中帶出來的卷餅。

  一陣風卷過來一張《羊城日報》,餘西澳将其踩住,想要看看報紙上的消息,手中拿着卷餅不方便啊,于是讓栓子拿出那對爵,壓在報紙上,邊看邊吃。

  東瀛長江貿易株式會社,總部位于三重縣津市,成立于1912年,以紙張、棉紡織品為經營主業,其創始人為田村藝博,現在已經傳到第三代田村進雄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