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還有收藏家顔韻伯所作的跋記,記錄自己如何得到該藏品。
在這些題跋之後,還有東瀛人的題跋,譬如“内藤虎次郎”所作的這幅作品如何從内陸流落到東瀛的跋記。
最後一篇跋記則是王世傑老先生的手迹,略述其流失東瀛以及從東瀛回歸中國的大緻過程。
這些題跋中,黃庭堅的大行書題跋,最為精彩——評論精當,書法妙絕,氣酣而筆健,歎為觀止,與蘇詩蘇字并列,可謂珠聯璧合,為這件鎮館級藏品再添三分華彩。
這幅藏品的第三大珍貴之處,則是钤印!
整幅作品及題跋上,一共有四十一枚各式各樣的钤印,清晰的記錄了從北宋至今的千年曆史中,這幅作品輾轉流離的命運。
這些钤印,本身就是研究中國前年印史的最佳見證!
嘿嘿,盡管收購這幅畫作,可能與蔣老爺子及台北故宮産生龌龊,可寶貝在前,盧燦此時顧不上這些了!
第493章
郭鄭之戀
盧燦很快将這幅蘇轼的《黃州寒食帖》卷起,重新裝入畫筒。
這種曆時千年的畫作,每半年需要保養一次,尤其是這種紙本卷軸,經常見光容易風化,這也是博物館老畫為什麼不能經常性展出的原因。
虎園那邊,最近正在研究用氦氣畫框保養高古畫作的工作。氦氣很穩定,能有效阻止藏品的老化,可氦氣畫框的成本非常高——其氣密性的要求,甚至達到“航天器”的氣密程度。這項工作又讓福伯從盧燦這裡支走了足足四千萬錢。
要知道,現在的全球四大博物館中,也隻有美國大都會博物館部分采用這一技術,用于保存珍貴油畫。至于台北故宮,呵呵,他們引進這一技術,要到兩千年之後。
雖然這幅字軸台北故宮那邊保養的不錯,可距離最後一次保養也有一年時間,更為嚴重的是,這幅字軸曾經兩次經曆火災,緻使紙質變得很脆。
第一次火災是1869年,馮展雲收藏時,馮家大火,藏書樓衆多藏品付之一炬,這幅字軸雖然被搶救出來,可下端依舊殘留有火灼痕迹。
第二次則是1923年東京大地震,菊池惺堂冒着生命危險,從烈火中将《寒食帖》搶救出來,這位東瀛藏家為這幅驚世之作的傳承,做出很大貢獻,這一點後人不能質疑。
經曆兩次火劫依舊能存留下來,盧燦自然不會讓它毀在自己手中。
在畫筒的外部,重新用保鮮膜封好,盧燦探頭叫阿木上來——這幅藏品立即送回虎園。
嘿嘿,不知道李林燦和張博駒老爺子見到這幅藏品,該是什麼神色?
估計驚喜莫名吧!盧燦咧咧嘴心底笑道。
李林燦對這幅字很熟悉,張老爺子在聯展時可是對這幅字軸愛不釋手呢!
柯嘉遜和邱千健沒打攪他,見他把這幅畫交給手下準備送回香江,邱千健這才努努嘴,“咦?阿燦,另外一幅你不打算看看了?”
“啊?糊塗了!這就看看!”一拍額頭,盧燦笑得有些尴尬,剛才太過驚喜,忘了邱千健說的是兩幅字畫。
同樣也是一隻畫筒,盧燦帶着手套擰開一頭。
這是一幅詩畫作品,紙本,畫面内容為寫意躍馬圖,一匹矯捷的駿馬從天而降,用筆粗重、墨色淋漓,用在這匹馬上,卻力量感十足,昂首踏步,鬃毛飛揚,讓觀者直接感知這匹馬的矯健!
旁邊是兩句古隸書題跋:“一從雲霧降天關,空盡先朝十二閑。”落款為“髯龔”。
這幅藏品的四周,同樣是密密麻麻的收藏印章。
“翠岩先生的《天馬圖》?!”盧燦張張嘴,回身對邱千健拱拱手,說道:“邱哥,這份情小弟記下了!”
“見外了不是?這幅畫也是徐立波拿來的,我不過是順道手下而已。”邱千健豪爽的揮揮手。
這份驚喜,雖然不及《黃州寒食帖》,可依舊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