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第6頁)

  第二自然要看毫鋒。

  好毛筆的毫鋒,要求達到尖、齊、圓、健俗稱毛筆四德。尖系指筆鋒要尖如錐狀,利于鈎捺;齊指筆鋒毛鋪開後,鋒毛平齊,利于吐墨均勻;圓指筆頭圓柱體圓潤飽滿,覆蓋毛均勻,書寫流利而不開叉;健指筆鋒在書寫繪畫時有彈性,能顯現筆力。

  一支毛筆價值的高低,同樣也要看筆管和毫鋒的材質,這好理解。譬如象牙管、玉管或者描金管,它自然要比普通竹管毛筆貴;狼毫、紫毫、貂毫筆要比普通羊毫貴。

  放下手中毛筆,盧燦粗粗一覽,嚯嚯,桌上的散筆中,有不少好東西呢。好幾支都是帶款的明代精制毛筆:明宣德年款的紅雕漆牡丹紋管兼毫筆;明嘉靖年款的彩漆描金雙龍紋管花毫筆;明宣德年款的朱漆描金夔鳳紋管紫毫筆……

  他又從另一側的筆筒中,發現十餘支明代精制毛筆,這些尚未修繕,盧燦沒上手。至于清代毛筆材質更是精良,金銀玉翠、木竹牙管,應有盡有。

  這次,算是補足文房四寶藏品!

  除了毛筆,另一條案上,處理的是各色硯台,堆放在案幾上的硯台有二十多方,其中最多的是松花硯,有近一半數量。

  這又是一大收獲!

  松花硯很有名,清三帝非常追捧,屢次将它位列“四大名硯”,但卻又不被文博界承認,被江南文人自動擠出來,這是為什麼呢?

  這裡面的故事,追究起來也挺有意思的。

  松花硯以松花石為原料雕制而制成,松花石又名松花玉,産于中國東北長白山區。松花石最早是幹嘛用的?

  它是磨刀石!滿清八騎起事,進犯邊關,用的磨刀石就是松花石!

  一說就明白,這種“砍殺漢人”“助纣為虐”的石材,它天生就讓中原文人反感!因此,從文人階層,就開始抵觸松花硯。

  其次,松花石本身就沒有平民化。

  長白山是滿清的發祥地,被皇家封為禁區,禁止開采漁獵。松花石隻能由皇宮的‘造辦處’單獨進入山區采集石料,運回宮中研制成硯。

  沒有大量的原料進入民間市場,它如何能跻身四大名硯?

  那麼,清三帝為何又要力捧松花硯呢?

  原因更簡單,清軍入關,坐穩江山後便想方設法擺脫自己祖先是“蠻族”的形象。而松花玉能制硯,硯台自然能代表文化,因此,他們想用這種方式,表明自己是有文化的……

  中原文人無聲抵制、清三帝力捧、石材少民間流傳少,這些因素造成“松花硯文物稀缺”這百年後的文博現象。

  現在,自己一股腦弄了十多方松花硯,而且各個都是清廷禦用硯台!

  盧燦得意的都能笑出尿!

  戴靜賢抱着一隻紙盒,匆匆進來,“李老師,您幫忙看看,這方硯台,是那位大家的?我們還真沒想起來。”

  這是有疑?盧燦喜歡,連忙鑽過去!

第655章

朝鮮貢硯

  鑒定解惑,都喜歡看,李林燦老爺子一揮手,吼道,“都趕緊幹活,不想早點回家?”

  老爺子就是這種直脾氣,心思不壞卻易得罪人。盧燦連忙對大家拱拱手,示意今天因為自己,大家多擔待點。

  帳篷内光線不足,老爺子示意去門口看,盧燦順手端出帳篷内的一張折疊桌,阿欣提溜一張折疊椅,放在門口,讓老爺子坐下。

  紙盒打開,裡面是描金镂雕硯台盒,盒蓋上描金圖案,這種花式很少見,有些像杜鵑。

  老爺子揭開硯台盒蓋,拿在手中,迎着日光翻看正背紋線,然後遞給盧燦,“認識什麼木材嗎?”

  盒蓋的内側走一遍清漆,木質紋理細膩,呈現牙白色,盧燦又用手指按按内壁,材質相當堅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