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第4頁)

  “阿域真棒,這麼小就會這麼多!”這句誇獎是真心的。

  盧燦太清楚,鑒定行當,在外人看來,是“玩”,其實它真心不簡單。

  單單一套《二十四朝名人簡史》,雖簡略,可畢竟中國曆史上名人太多,就足足三大冊,如果加上國外的,那就更多。這些名人,構成古董鑒定行業最基礎的判别标準。

  鑒定的基本功紮不紮實,就看這些死記硬背的知識熟不熟練。如果你沒熟記,那永遠隻是“玩票”性質,難成大師。

  至于孩子提到的《名家字畫譜》、《宣和器型譜》,《瓷器花色譜》這幾本書籍,是另一類基本知識,那就是分類基礎。

  能将這些書籍背誦或者熟記,孩子一定下了一番苦功。什麼學鋼琴、舞蹈、小提琴的孩子苦,在鑒定基礎知識學習面前,弱爆了。

  “華叔……這是希望小域長大後繼承爺爺的本事?”盧燦确信,華家還是希望這孩子在鑒定方面有所成就的,否則不會讓孩子吃這麼大的苦頭。

  “呵呵,孩子從小和爺爺在一起,挺喜歡這方面的,也就随他。至于未來有沒有什麼成就……如果有,那更好,如果天賦一般,那就算了……”

  他進門後,注意力似乎都放在阿域身上,這讓一直觀察他夫婦來意的華平治,有些鬧不明白他為何而來,搓搓手,含糊的回答道。

  倒是一直專注泡茶的華輝邶,擡頭看看盧燦,又看看華子域,隐約有點猜測,但很快又否定——他原本認為盧燦想要弟子,可想想又不太對,盧燦太年輕,盧家又在上升期,他哪有時間教授弟子?

  不過,他還是懷着期望,接上兒子的話,緩聲說道,“孩子天賦還行,我現在試着帶帶……”

  “華老乃收藏大家,有您教授,小域又聰明,一定前途不可限量。”

  盧燦随聲捧了一句,殊不知,盧燦的奉承話,讓華輝邶原本想要說的“他日再尋訪名師”,憋了回去。

  盧燦這話有點違心。

  華輝邶是收藏大師不錯,可惜種類很偏門——道藏用品收藏非常小衆,他教授孩子的基本功沒問題,但過了分類鑒别之後,隻怕有心無力——難不成然孩子還學道藏收藏?

  華輝邶将試探的話,咽了回去——兩家交情其實很一般,貿貿然提出盧燦收徒的事,萬一對方無心,彼此都很尴尬。再說了,孩子未來怎樣,是孩子父母規劃的,自己這做祖父的,不太好幹涉——孩子去劍橋上貴族學校,不就是兒媳婦的想法嗎?

  丁文怡去廚房做飯,孫瑞欣跟着進去,估計要談論華平治的事情。盧燦幾人在客廳,品茶聊天,沒再提華子域的事情。

  這讓華輝邶更摸不透盧燦的來意,猜來猜去,他忽然想到一事——藏品!

  難不成盧氏夫婦上門拜訪,是為了自己的藏品?他越想越覺得可能性不小——華家還有什麼值得盧家少爺上門拜訪的?

  這想法一出,他看向盧燦的神色,變得有些複雜,正待開口詢問,廚房那邊門開了,兒媳婦站在門口,“平治,你來一下。”

  接着,孫瑞欣笑吟吟的從廚房出來,對着盧燦眨眨眼,示意大功告成。

  這下,華輝邶更懷疑了!

第671章

道家典藏

  飯桌上的氣氛,沒有剛進門時的融洽。

  華平治心事重重,時不時擡頭看看盧燦,似乎想要開口詢問什麼又不好吐詞。

  華老同樣興趣缺缺,他從兒子的表現中更确信盧氏夫婦上門,是先勸說兒子兒媳同意出售藏品,稍後再向自己提議。家中藏品是從香江帶來的,原本就是想要留給孩子們,怎麼處理,他不會有太多意見,可盧家小少的做法,讓他的心底有些膈應。

  華老少年時在九宮山做道童,郭汝棟部火燒九宮山後,他被迫離開,随着遠房叔父來香江,叔父對他很一般,可謂嘗盡心酸苦辣。所以,他對家的感受與親情的追求,與丁歡丁老很相似,兩人都不屬于那種強勢的性格,有什麼委屈,更願意自己承受。

  飯桌上,隻有丁文怡不斷的給孫瑞欣夾菜,并不停招呼盧燦。

  老爺子的心事重重,讓盧燦莫名其妙,不過,他沒太在意,因為剛才從阿欣的口中得知,丁文怡已經被她說動。

  華平治為什麼來英國,原因要比最初自己估計的複雜。故主看重是原因之一,對香江未來擔憂是原因之二,而丁文怡希望借助這次機會,讓自己的孩子華子域拿到英國國籍,是原因之三,甚至是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