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叫迪福的小夥子,和弟弟兩人擡着一隻兩尺高的紙箱子出來,他們的母親跟在後面,手中提着一隻布囊。這應該就是他家中所有的來自中國的藏品。
盧燦心癢難耐,走出葡萄架,從那位年紀稍小的孩子手中接過紙箱一邊。額,有點壓手,這裡面的東西有些份量,應該有青銅器或者瓷器這類重物。
紙箱子是用膠帶封口的,卡福用剪刀為其開封,盧燦便先上手蒂亞森夫人手中的布囊。
布囊不大,裡面是一隻粉色的肥皂盒,估計是卡福拿來臨時盛裝物件的。
揭開肥皂盒,盧燦樂了,好東西,葉子牌!
葉子牌在中國曆史上可謂大名鼎鼎,但具體到真實情況,卻又知之甚少。許多人都在看度娘,其實那上面的知識都是大而化之的内容,沒什麼可學習的。
葉子牌是一種娛樂工具,這是共性,但從功能及區域玩法上分,至少有不下于十種類别。一一介紹太麻煩,挑揀其中有代表性的葉子牌來介紹。
影響最廣的,自然是“大葉子”,也就是麻将的祖宗——麻将就是由它衍化而來。
首當其沖的是大葉子牌,一共有一百二十張,萬、餅、條三門,一到九,每門四組,還有紅花、白花、老千各四張,有碰、吃、聽、開等基本玩法。
是不是和麻将一樣?
先有大葉子,後有麻雀牌,這是文博界的共知,大葉子牌形狀呈窄長條,硬紙闆材質,要比麻将更容易攜帶,所以,至今很多地區依舊在玩。
第二種就是小葉子,比較有名的就是“水浒葉子”,四十張,其形狀已經和現代撲克牌很相似,長方形。
我們對比一下現代撲克與水浒葉子,就能發現,其實撲克牌就是由中國的水浒葉子衍化發明來的——當然,也不排除“心有靈犀”的偶然發明。
現代撲克牌是從A(1)到K,加上大小王,配以各種花色,十以上帶圖案。
水浒葉子從沒文(又叫空湯)、半文(又叫枝花),再到文錢從一至十;百子從一百到九百子;再到萬貫,從一萬貫到九萬貫;再到十萬貫,從二十萬貫到九十萬貫;最後是百萬貫、千萬貫、萬萬貫各一張。
一共四十張,其中萬貫以上的牌面,都繪有水浒人物形象,最高的萬萬貫的,自然是宋江,取意“非大盜不能大富”,有勸人戒賭的意思在其中。
水浒葉子可以三聯、雙聯、跳子聯(間隔聯)、萬萬貫鎮(相當于撲克牌中的大小王鎮)等多種玩法,是不是和撲克牌大同小異?
大葉子牌,适合正規場合的賭博,小葉子牌适合嬉戲娛樂。
自宋以後,大小葉子牌,在官場、士林、讀書人中間非常盛行,明清尤盛。
再介紹第三種葉子牌,也就是博具,又稱為博古葉子,也就是盧燦現在看到的這副。
博古葉子是從水浒葉子衍生出來,本身也可以做賭注,玩法與水浒葉子基本一緻。不過,博古葉子更多的用作博具,一種飲酒行令的酒牌。
三五知己好友,聚在一起暢飲,主人為了助興,拿來博古葉子,讓大家輪流抽取。
一圈後翻牌,每一張牌面上都有人物故事,畫面右側是配述(簡介人物故事),左側是酒令。參與者必須遵循酒令,或自己喝或别人喝或者大家一起喝,非常有意思。
看過《紅樓夢》的都知道,其中所描繪的很多歡飲場景,都會出現博古葉子。
眼前的肥皂盒中,一副品相達到九的博古葉子,而從那個牌面方框中的留款,可以推斷,這是陳老蓮的《博古葉子》!
新安黃建中刻印!
第691章
劍秋仿作
陳老蓮、黃建中,一對好“基友”!
明末清初,山水畫大行其道,董其昌畫分南北宗,提倡文人畫,至清代的四王、吳恽等,更把山水畫拔高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
相形之下,人物畫是不被重視的,出彩者寥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