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第6頁)

  不過,黃建中确實應了這個夢——“1652年老蓮死。1653年《博古牌》刻成,同年子立死。”似追陳老蓮而去,在另一個世界,仍專為陳老蓮刻畫。

  盧燦手中的這套《博古葉子》,就是黃建中去世前為陳老蓮遺作所刻。

  好東西!盧燦示意丁一忠拿來文件袋,将這套博古葉子,重新裝好。

  肥皂盒,還是算了吧。

  此時,紙箱已經被卡福打開,放在盧燦面前,裡面有七件物品,如同盧燦所猜測,有一尊銅香爐。

  這尊香爐通體金黃色的皮子,看似黃金,實蘊藏經色,寶光溢彩,珠瑩玉潤,銅質金燦似火,黃銀相滲,赤色密潤,是混合精煉銅。

  造型非常簡潔流暢,朝天耳,雙耳窈窕,耳孔扁圓,耳尖豐碩,口薄壁薄,膛底稍厚,腹圓垂,足精巧,無處不工。

  盧燦單手擎足,另一指屈起,彈在銅爐腹壁,聲音清脆嘹亮,頗有銅罄之音。

  好爐!

  盧燦已經斷定,這是明末或者清初的官鑄爐,當時隻有官鑄爐才會十二煉,也隻有十二煉銅爐,才有如此清脆的聲響。

  等他将銅爐翻身時,啞然失笑——自己竟然判定錯誤!

  款号為“大清順治年辛醜邺中比丘超格虔造供佛”,竟然是一尊佛供爐!

  這是順治十八年,冀北的一位居家修行,法号超格的居士(自稱比丘),敬獻給當時的京東淨覺寺的佛供——淨覺寺位于玉田城北,屬于皇家寺廟,被稱為“京東第一這留款雙行隸書,大方淺刻,工精字佳,疏朗明快,章法嚴謹。

  呵呵,自己竟然看走眼——如果這尊銅爐打上官款,自己一定不會懷疑!

  也是,當時民間私鑄工藝,已經登峰造極。

  這尊銅爐,還有孿生兄弟,盧燦如果沒記錯的話,京城王世祥老爺子家中,隻怕也有一尊,一模一樣,留款也一緻,隻不過那一尊是沖天耳。

  王老手中的銅爐,來自清末民國收藏家李卿丈先生。

  李先生在京城淪陷時,為生計故,曾經将家中所藏百十具銅爐,轉給僞衛生局局長龐敦敏,以換取錢糧。

  很有意思的是,當時交易的中人是陳劍秋,陳在雙方交易時,用家中藏品,偷梁換柱,頂替了李老先生藏品中幾件精品,賣給龐敦敏,龐敦敏竟然一無所知。

  1951年,王世祥購買龐家諸多銅爐,他拿着名錄去給李卿丈老先生看。當時李老爺子病重在床,一看,不對啊,好幾隻爐子對不上呢。

  兩人這才發現陳劍秋在中間玩花招。

  王世祥千辛萬苦找到陳劍秋的女婿仆人,得他告知,陳已經去世,有些銅爐已經被賣給美國人,剩下的則被陳劍秋的四個子女瓜分。

  好在這尊順治款的銅爐,還在陳劍秋的後人手中,被王世祥收入囊中。

  此故事見王世襄《自珍集》。

  陳劍秋此人,張博駒老爺子在盧燦面前提過不止一次,他是民國時期大藏家,京派作僞高手,尤其擅長書畫僞作,而且低調無比。

  張老爺子對此人的評價是“民國‘識不透’人物之一”,他數次提醒盧燦,購買字畫時,一定要注意他的高仿赝品。

  銅爐不錯,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和王老所藏的那具,并列展存?

  盧燦心思挺美的,笑呵呵拿起一幅卷軸,展開。

  打開卷軸時,他還興奮異常。起文就見“攀龍髯而不逮,迸淚自天;奮螳臂以莫支,割肝出地……”這是《邺山講堂哭烈皇帝文》橫軸大稿。

  黃道周的大作!

  黃道周是哪位?晚明五士之首,著名的書法大家、畫家、教育家。明末節烈之臣,隆武二年三月被清廷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