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第5頁)

  “德西德裡神父?《東遊藏記》?他不賣?”

  李林燦是偏考古類的文博專家,對文字類的藝術品更偏愛。聽到盧燦提及德西德裡神父當年的東行遊記手稿一事,并失之交臂,惱怒的一拍手,瞪了盧燦一眼。

  “那是好東西啊!記錄藏區,乃至整個東南亞,十八世紀宗教、政治、文化、經濟的第一手最真實資料。你怎麼就買不回來呢?”

  “要不,你安排人再去問一次?”老頭子不死心,敲着桌面問道。

  盧燦無辜的一攤雙手,“他就是不願出手,我也沒辦法。”

  是的,盧燦從阿方索那裡購買了十四件新鄭彜器,還将他家老房子也買下來,但是阿方索始終對祖上德西德裡神父所傳來下的《東遊藏記》一直未曾松口,直說這是祖傳文稿,不能外賣,甚至都沒讓盧燦見上——推辭說這些東西都在羅馬老宅院中。

  其中是否另有隐情,盧燦也不清楚。

  老爺子遺憾的搓搓手,倒是戴靜賢出了個不錯的主意,“阿燦,要不……購買一份影印本,應該問題不大吧?”

  盧燦摸摸鼻翼,影印本?應該沒什麼問題吧?點頭答應過幾天去巴黎試試。

  盧燦不知道,阿方索并非不想賣,而是……他的祖上德西德裡神父在這份手稿中,有着大量诋毀東方人的語句——可不僅僅是藏區,德西德裡對印度和尼泊爾同樣沒啥好評價,堪稱一份典型的中世紀歧視黃種人的筆錄。

  這東西賣給歐美博物館沒啥大問題,可盧燦是亞洲人,阿方索敢賣嗎?賣給對方豈不是給自己招黑?

  所以,他在得知盧燦身份的第一時間,就将那份手稿給掩藏起來,死活不願拿出來。

  小小遺憾很快就被沖散,兩人翻閱着盧燦這次在巴黎購買文物的名錄還有實物照片,已經不是震撼,而是連連搖頭——這家夥花錢真是……沒誰了。

  東西确實好!

  南宋李唐的《秋山飲牛圖》,宋官窯八角卷口盆、呂紀的《紅梅斑鸠圖》、王時敏的《太湖丘嶺圖》、戴震的《籌算》吳郡陸氏刻本、超格虔造供佛爐、陳洪绶的博古葉子、隋唐四系罐、楚國鼍鼓羞鼎、東瀛奧村政信的紅折繪、和中地區的老貨币,還有大量的歐洲老貨币等等,這些無一不是館藏精品。

  更勿論還有十四件新鄭彜器,六件仰韶紅陶,數十件歐洲名家油畫,歐洲老銀器、玻璃器、老家具。

  如果不考慮類别,盧燦這次法國之行購買的物品足以再開一家分管——博物館分館展出品如果不含雜項,一般不會超過一百二十件,七天一輪換,但在虎博,是三天一輪換。

  如果要算上他在英國購買的物件……妥妥的足夠了。

  東西确實好,可是這花錢……盧燦絕對是香江豪門第一敗家子!

  兩人暗自咋舌,高興之餘也有壓力——博物館的内外部環境已經被創造的很好,如果再做不出頭,他們這些管理層面子何在?

  “阿燦,有考慮過去台島開設一家分館嗎?”李老爺子翻完這些照片後突然擡頭問道。

  台北?盧燦一怔。

  世界四大博物館都有分館,譬如大都會藝術館的曼哈頓分館,盧浮宮博物館的朗斯分館,後世的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在世界各地同樣有不少分館。大英博物館雖然沒有跨區域分館,但它們在新牛津大街,就是以“十大分館”的形式陳列。

  開分館?貌似着急了些吧?

  “這次英國運回去的藏品,第一批即将抵達香江。”

  戴靜賢在旁邊補充道,“這些藏品想要面世,太難,即便增開六家專項展館,三天一輪換,也需要整整一年時間才得以展覽完畢。你不覺得……有些可惜嗎?”

  戴靜賢說的是事實——虎博開館時間不短了,可是庫房中的藏品,依舊有超過六成,未能展示。

  這自然是損失。

  隻是,開設分館,現在合适嗎?

  此時,台島經濟正處于發展高峰,無限制的出口貿易讓市民的收入猛增,亞洲四小龍此時已經開始開上快車道,進入台島開分館,貌似還真是不錯的選擇……

  港台雖然在很多時候,表現的很“一體化”,但畢竟不是每一位島民都有機會或者興趣來香江島,更不用說參觀虎園博物館。如果能在台北開設分管,是不是有機會聚攏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