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第5頁)

  “嗨,兩位也可以看看我家的貨品!”胖子剛走,剛剛他拜托的攤主,開始撬生意,熱情的拉攏盧燦過去。

  這種行為,如果胖子在這,那絕對會引來一場争吵。

  “有來自東方的工藝品嗎?”盧燦可不在乎這位攤主的職業素養,直接開口問道。

  “東方的?”這位攤主同樣四十來歲,褐色的眼珠轉動兩圈後,對盧燦搓搓手指,“我沒有,但我知道一個地方肯定有!”

  搓手指的動作,估計世界通用,要好處費呗。

  盧燦看着他搓動的手指,笑笑,“中介費肯定有,不過……我需要看到東西。”

  這攤主立即睜大眼睛,身子也向盧燦側過來,食指交叉,“十個點!”

  “五個點!”盧燦搖搖頭,換了個價。

  對方很快興趣缺缺,他又補充道,“至于你找售貨方要幾個點,我無所謂。”

  那攤主意識到這是個不錯的主意,眼睛一亮,對盧燦比劃個OK的手勢。

  他從攤位下面拿出一隻對講機,扭開開關,叽叽咕咕說了一通,語速很快,還帶有濃厚的洛杉矶方言,盧燦聽得半懂不懂,猜測他大概在招呼朋友将東西送到他的攤位上來。

  又過去五分鐘,胖子還沒回來,先來了兩個胳膊上帶有刺青的年輕人,推着手推車,上面放着兩隻木箱。

  阿木立即走過去,将溫碧璃和盧燦隔開,阿忠和潘德森也跟過來。

  那攤主和兩位年輕人的目光,立即落到新來的三位男子身上,眼神狐疑。阿忠和阿木的保镖風格,這些小攤販還是能辨識出來的。

  “沒事,我的同伴。”盧燦向攤主擺擺手。

  随即也不理會這三人的驚詫,掀開最上面的一隻木箱。

  嘶!隻看了一眼,盧燦便暗暗吸了口氣!

  木箱内的一側,豎着六幅卷軸,另一側則直立着兩件瓷器,中間用泡沫隔開。

  兩件瓷器,都是黑瓷!

  盧燦伸手抽出一件,立即認出,這是正品堯頭黑瓷猴頭大罐!

第778章

鳥居後裔

  黑瓷在中國瓷器中,占比很低,最出名的莫過于定窯黑瓷、建窯黑瓷、吉州窯黑瓷,可惜依舊不是主流,但并不意味着黑瓷不美或者沒有收藏價值。

  有很多文博專家,将黑瓷劃歸為青瓷的一個分支,其理由是二者都采用氧化鐵作釉的呈色劑,區别在于劑量的大小——黑瓷釉料中在三氧化二鐵的含量在5%以上。

  這一觀點并不妥當,黑瓷很早就出現在曆史記錄中,它絕不是青瓷的附屬。黑瓷更應該是黑陶的直接發展産物,早在商周時期,黑瓷(或者說黑炻)就已經出現,東漢的上虞窯黑瓷更是聞名中外。隻是後來黑瓷并不符合上層社會的審美觀點,才逐漸淡出而已。

  黑瓷,應該是中國瓷器的一個類别,并不能将它囊括到青瓷類,之所以有這樣的誤區,是因為黑瓷在燒制過程中,更多的是許多窯口将它看作一種附帶的、面向消費大衆的、低端生活瓷。

  事實上,在中國制瓷史上,有一座窯口專燒黑瓷,那就是陝西堯頭窯。

  堯頭窯源于仰韶文化,而仰韶的黑彩陶舉世聞名,從這一點也可以證明,黑瓷并非青瓷分支。

  後世考古學家在堯頭窯遺址(澄城、白水、蒲城三縣交界)發掘過程中,發現堆土的層次結構異常鮮明:最底部的夯土層,掩埋的黑陶殘留,能上溯到春秋戰國末期,證明當時窯口燒制的是黑陶;在第二層堆積層中,發現大約幾十件黑色類瓷器碎片,那應該是炻器(陶器與瓷器之間),證明在漢代初年,堯頭窯就已經摸到瓷器制造的門檻;至于最上面一層,則是唐代末期的黑青釉瓷器。

  堯頭窯,可以說是中國瓷器史上,最被忽略的早期民窯窯口,它的存在時間,從春秋戰國末期,一直延續到唐末,曆時一千五百年。

  這與它的産品有直接關系——黑瓷從來沒有真正走上社會高層圈子,基本都是以當地人民群衆的日常生活用品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