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電視台的記者問,溫風眠答,一來一回。
電視上并沒有彈幕,全靠記者介紹。
華美婦人的牙齒抖了起來,語不成調,怎麼也無法相信:“他……他居然培養出了兩個高考狀元?還都是全國卷第一?”
嬴子衿這個人,他們也聽過。
尤其是上個月,可以說是如雷貫耳。
ISC國際決賽,紀家作為科研世家,自然很是關注。
後來O洲發生爆炸,嬴子衿被埋,又被醫生斷定很有可能再也無法蘇醒,他們也覺得很可惜,但很快就抛之腦後了。
隻有活着的天才,才有用。
紀一航也清楚地知道,這一次的全國卷有多難。
當然,這個難針對的是全體學生。
對于頂尖那一批,高考的難度再怎麼變,也對他們來說是一樣的。
但750分的高考狀元,真的是太罕見了。
紀家也出過幾個高考狀元,但最高的一次,也就是735分。
雖然是隻差了15分,但差距要比一本線和二本線還要大。
“是他。”紀一航喃喃,“他真的沒死。”
二十多年過去了,他仍然印象深刻。
當年那場實驗事故,核心區域的研究員,一共死了十八位。
DEATH毒霧全面入侵,基本上是沒有活着的可能。
二十多年前,華國的科學技術還不發達。
雖然核心區域的研究員穿的都是最頂尖的防護服,但也擋不住DEATH毒霧。
更不用說,因為實驗出錯,導緻發生了嚴重的輻射。
連外圍的研究員和助手們,都在這些年一個接着一個地離去了。
紀一航根本就沒想到,溫風眠能夠活下來。
溫風眠,可是第一研究員。
所有核心操作,也隻有他一個人去做。
别人替代不了他。
電視上,溫風眠微微地笑着,很幹淨,很鎮定。
恍惚之間,紀一航想起來了二十多年前那個少年。
隻有16歲,卻已經遠遠地超越了所有同齡人,甚至是一些教授。
别人還在玩的年紀,溫風眠已經成為了秘密實驗區的第一研究員了。
這個成就,别說紀家了,就是國際上所有和科研有關的家族,都望塵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