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2頁)

  花姐道:“娘連着遇到的都是倒黴事兒,她心裡着急,可是人又不能不救,這才催促的。并不是沒有想到三郎的安危,也絕不是疑心什麼謀财的事兒。真正謀财害命的人,我們見過的。”

  祝三道:“沒什麼。”

  “那……你有什麼打算呢?”

  祝三道:“大姐回去先勸一勸幹娘,讓她别急着走。想想在老家的時候,她那些個房兒、田地,有于大官兒幫忙還弄了多少天才弄完。她現在就算回去了,幾時能辦完?除非賤賣,那又能有幾個錢?等籌完錢回來了,于大官兒怎麼樣還不好說呢。”

  花姐什麼也沒問到,回去對婆婆一說,于妙妙道:“唉,到底他們才是一家人。三郎心地不壞,可……”

  花姐道:“我看三郎怕是真有什麼主張,隻是不好對娘說。”

  婆媳倆又去敲了祝三的門,張仙姑還沒走,四人又在一間屋子裡聚齊了。于妙妙将姿态擺得很低,說:“今天遇着了事兒,大家心裡都不好過。三郎提醒過我,說那夥人不太對勸兒,是我心急,沒有在意,才失了這一注财。以後我再不這樣啦。現在已經是這個樣子了,一人計短,二人計長,三郎有什麼主意隻管說出來,咱們也會共同去辦,免得各有心思辦岔了,互相絆了腳。”

  張仙姑也是沒什麼可行的辦法救丈夫的,又看于妙妙低眉順眼的樣子,也問女兒:“老三?”

  祝三道:“明天我先出去看看,看能不能想個法兒把那筆錢找回來。”不管是馬上散夥也好,還是共渡難關救完人再分手也好,盡快把這筆錢找回來都是破局的辦法。

  不料此言一出,張仙姑和于妙妙都反對了起來。兩個女人做出了七嘴八舌的效果,一個說“你要死!把你能的!那些地頭蛇也是你能挑的?”另一個講“你小小年紀未必就能辦得到,還耽誤了時間。縱使找着了他們,咱們正攤着官司,也不能聲張,他們豈有痛快拿錢出來的?再鬧出來,傳到黃先生耳朵裡,又得罪了他們……不妥,不妥。”

  艹!你們都是一個樣兒!騙人說了心裡話,反口就說别人的想法是發癔症,必要人“改了”。還道于妙妙跟親娘會有點不同,結果并沒什麼不同!才被人騙了錢,還能理直氣壯地覺得她們自己洞悉一切。

  祝三在心裡抽了自己八個大嘴巴:叫你嘴賤!叫你不記着教訓!這回可記牢了吧?

  好在也不是第一次被長輩這麼坑了,祝三默默聽了,忍了。兩個娘又千叮萬囑,叫她别起歪念頭。祝三一直不說話,二人以為她聽進去了,各自回房。

  張仙姑盤算:明天我去大牢門前問一問死鬼是不是關在那裡了,總不能跑一趟就陪着大娘子,自家人都沒見上一面吧?

  于妙妙盤算:明天就要說動三郎一道回家。

  兩人一夜也沒睡好,第二天起了個大早,都是眼底青黑。祝三這一夜倒是睡得挺好,她已經穿戴整齊了,打聲招呼就要出門。

  兩個娘都是措手不及:“你要幹嘛?”

  祝三沉默地看了她們一眼:“你們别出去,算了,反正誰也不聽誰的。”

  兩個娘這才明白,她是鐵了心的要去找錢。于妙妙還想勸,張仙姑又想拿出哭罵的殺手锏,不想祝三一個閃身,不見了!再想要找,又要去哪裡找?

  阿旺自告奮勇:“我去!”

  張仙姑還不放心,也要去,花姐道:“别她回來了,又找不着您,再去找。就沒完沒了了。”張仙姑也不聽花姐的,要出客棧,卻被小二攔住了:“小郎君吩咐了,讓小店看住幾位娘子,要是幾位走失了,他要與小店沒完的。”

  将張仙姑氣了個倒仰。

  ……………………

  祝三走出客棧,府城裡閑逛,邊逛邊看,看街景、人街上的行人車馬,連大街路面都要看一看。時不時停下來問路邊各種物價,還好奇府城的小巷子裡藏着什麼好吃的小店。逛到天黑了,也隻走了小半個府城。

  天擦黑,她回到了客棧,卻發現張仙姑和于妙妙又姐姐妹妹一團和氣地商量事兒了。

  張仙姑不搭理女兒,隻管對于妙妙說:“在這兒什麼都要錢,不如把這房兒退了,另住便宜些的……”

  于妙妙道:“不可!”

  “大娘子,窮有窮的過法、富有富的過法,眼看于大官兒就算出來了也沒了進項,又打壞了得養傷,又是一注錢,要省些的。”

  于妙妙道:“不是我非要端這個臭架子,而是這個架子不能倒!賊人膽虛。内裡空了,有個裝出來的架子,也能唬得賊人不敢動。要是連架子都沒了,就是告訴賊人,我已無用,盡管欺負好了。人呐,要麼真的不好惹,要麼,裝也要裝出個不好惹的樣兒來。”

  祝三安靜地聽着,她們三個互相不說話。花姐對祝三使個眼色,兩人往僻靜處站了。花姐道:“你出去一天,怎樣?”

  祝三道:“有點眉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