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第7頁)

  鄭七指指院子偏房的方向,說:“雖然也是吏,比起這些在府衙裡謀生的小吏,你做得好時,可以轉做官。如何?你家中母親還好嗎?為她掙一诰命,如何?”

  祝三冷着臉:“你真當自己是欽差了嗎?沒見過官兒半路拉個貨郎叫他當差的!我告訴你這些可不是怕了你,你也莫哄我!”

  一副油鹽不進的樣子。

  金良已經完全不耐煩了:“小小年紀,哪來這麼多花花腸子?”

  祝三冷冷地道:“這花花腸子但凡少兩根,早叫人坑死了,敢不多想一點兒嗎?”

  金良道:“幹點正經營生會死嗎?”

  “什麼是正經營生?我倒想種地,我有嗎?”說完,閉上眼睛不說話了。

  鄭七依舊脾氣十分的好,說:“不要争吵了,都歇息一下吧。給他騰個屋子出來。”

  祝三道:“你要麼現在把我殺了,要麼現在把我放了……”

  鄭七搖頭不說話,往外踱步去了,祝三還要追出去,被金良一把拎着:“你過來吧!”匆匆把祝三扔到了一間屋子裡,派人送了水進去,再把房門一鎖,讓她在裡面“好好想想”。

  ……………………

  “咔嚓”一聲,鎖卡住的的聲音入耳,金良心情好了一些,小跑着找到了鄭七,低聲問:“七郎,我不明白……”

  鄭七道:“不明白我為什麼這對個來曆不明的小子?”

  “是。”金良知道,鄭七真實的脾氣絕稱不上好,你看他笑,還以為他好欺負,真要過了界,且有好果子吃呢。

  鄭七道:“年紀小,相貌端正,與母親同行可見是個孝子,至少不是個逆子,又眼尖心明,又知道些左道旁門,脾氣還很直,也不算貪婪。言談舉止像是讀過書的,還不肯為奴,像是有點骨氣。為人有點多疑,倒也不全是壞事。正是我要用的人。”

  金良勸道:“家裡長得周正的孩子多得是,都是老實又有忠心的,七郎要,回去就挑一些,也有讀過書的,不然現教識幾個字也費不了幾年功夫,他們還是咱家的奴婢,父母兄弟都在咱們家……”

  鄭七道:“替換死囚的事,陛下震怒,這次鐘宜是因為潛邸舊臣還有幾分舊情才沒有辦他,還讓他下來清查。等他回去,刑部就不是他的了。各地的案子報上來,先經大理寺,再交刑部。這兩個地方的主官,都要換。刑部是誰尚存疑,大理是我的了。”

  金良大喜:“恭喜七郎!七郎不到而立之年已是……”

  鄭七道:“你高興得太早啦,大理寺裡的小官小吏未必與我一心,或有想欺上壓下瞞天過海做出如先前替換死囚那般的事也未可知。我得要幾個眼明心亮的人,在京城沒根基,不至于被人攏了去,年紀小些無所謂,正方便從小教導。家裡的孩子的好處我當然知道,但我現在需要的不是他們。”

  金良道:“七郎想得明白,隻是這個看起來心性不定啊!還要擡舉個來曆不明的人做吏以後做官?”

  鄭七笑道:“你看走眼了,他還心性不定?他心志堅定得很!他若真有本事,我擡舉他做官又何妨?就算本領有限,這幾日收伏了,帶進京城,把大理寺的水攪一攪,也是好的。”

  鄭七很有信心,他調-教人是有一套的。祝三看起來有很多事情瞞着他,他也不着急,他隻取中祝三這“好奇”以及真能查出點東西的“本領”,其他的,他其實也不太在乎,更是有信心自己能應付。

  金良還是猶豫:“攪混水的事,京城随便找幾個無賴都能做得到。”

  “無賴?我要無賴做甚?不嫌污了眼睛嗎?成何體統?左右就這幾天,真收伏不了,也就罷了,不過是回京與他們打擂台。這幾天,你看好他!再讓他們準備些柴米布帛之類,他不是還有母親麼?”

  “是。”

  ………………——

  他兩個慢悠悠的在院子裡邊散步邊說話,四下開闊且安靜,說完了,鄭七道:“你還要再跑一趟,去看看那個什麼盜洞。”

  “是。”

  鄭七又詢問:“沈瑛到哪裡了?”

  金良道:“沈副使最遲後天就該到了,他不能再慢了,走得再慢些,就該問咱們個拖延不前了。”

  鄭七道:“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