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熹的舅舅蓄着須,外婆頭發已滿是銀絲了,兩人精神都不錯,等他磕完了頭,老太妃便說:“我的乖乖,快過來!”
祝纓用力咬住了下唇,看着年近三旬的鄭熹、穩重内斂的鄭熹被老太太一把摟到了懷裡,揉小孩兒像的捏臉拍背。老太妃一邊拍着鄭熹的背,一邊說:“你娘和你舅舅就是多事,你還不夠忙的麼?還要拘了你來!”又說兒子,“前回禦史參他,你沒把那禦史拿去打嘴,現在還好意思叫孩子來?”
後又叫人給鄭熹做好吃的,讓拿了果子來給鄭熹吃。
祝纓好容易才克制住沒有笑得發抖,就聽鄭熹說:“外婆,是我想外婆了來給外婆請安呢。查賊的事兒,自有人做。三郎,過來。”
祝纓這才上前來,一個丫環拿了個新的拜墊給她鋪上了,讓她跪拜了這兩位。
老太妃摟着寶貝外孫子,擡眼一看,對鄭熹道:“不錯不錯,是個整齊孩子!來來,過來我瞧瞧。”
祝纓隻得上前,老太妃待她還算克制,隻是捏了把臉,說:“長得真俊啊!好好!給我查出了賊來,我有好東西給你們。”
祝纓這會兒彎着腰,臉還得湊在老太妃擡手就能夠着的地方,低眼一看,鄭熹趴老太妃身邊,比她還低,她也沒法兒抱怨了。隻好對鄭熹說:“那……這就看看地方?”
鄭熹面不改色:“好。外婆,我等會兒再來陪外婆。”
老太妃不太舍得地放了外孫:“什麼大事兒麼?拿了來,打到吐實話為止不就得了!”
鄭熹道:“還要追贓呢,咱們家的東西,能白丢麼?流落在外也不像話。”
老太妃道:“這話說的是。大郎啊……”
一直坐在邊的鄭熹親舅道:“我安排長史和管事帶他們過去,宴也擺下了。”
老太妃滿意地道:“很好。”
祝纓又跟在鄭熹的身後,由長史和王府的宦官引到失竊的庫房那裡,邊走邊說話,鄭熹輕輕晃動着脖子,祝纓拔了拔腰。
祝纓心裡滿是興奮,為這即将到來的、從未見過的挑戰。
第66章
棘手
王府長史的品級比祝纓高很多,出任王府長史的人必有其長處。或是出身不錯,或是名望不錯,又或者能力、交際等等有可取之處。
祝纓不夠格去上朝,大理寺卻是在皇城内的,一群小官兒們有一種娛樂:得閑了,聚一會兒守着必經之路的旁邊,指指點點又交頭接耳地圍觀一下大官。以祝纓的習性,自然也是這群小官兒中的一員。
這長史一看就不是一般人,首先長得就挺不錯,年輕個二十歲必是個美少年,縱然是現在,他也是個品貌的中年人。其氣度看起來并不輸與許多高官。
王府是有宦官伺候的,這位宦官的頭領也是一派安詳從容,并不像民間傳說故事裡那些奸狡的閹人那樣一看就不像個好人。
二人落落大方,又很有禮貌,既不谄媚,也不輕狂傲慢,更沒有積年老仆刻意對親戚少主人表示的刻意熱情。他們的态度很自然,行走時與鄭熹的距離也拿捏得剛剛好。
鄭熹與他們也是熟識,邊走邊問:“我隻聽家母略說了說,究竟是個什麼情形?”
宦官道:“七郎知道的,府裡有兩個庫,這回是内庫失竊了。九月十二,王妃還命人開了鎖,取了一套海棠杯來用,那時候裡面的東西還是好好的。到九月十五,說快入冬了要把冬天用的擺設預備一下,太妃想起來你去年冬天孝敬的好香,命取出來今天依舊點着。找了半天沒找着,再找時就發現少了好些東西!中間并沒有人奉命開過鎖,查看時鎖也是好好的,并沒有被人調換過。鑰匙也都在,都是原配的。”
鄭熹道:“若是外庫倒還好了,内庫近女眷們的住處,女眷們沒有被驚擾吧?”
宦官道:“奇就奇在這裡,無人知曉,查問的時候也無人招認。都說不知道。”
鄭熹回頭問祝纓:“還有什麼要問的?”
祝纓忙往前趕了一步,道:“想知道的有很多,我就從最根本的來請教吧。少了多少東西?都是什麼?有多重?大小長短是什麼樣的?價值幾何?”
長史道:“有單子。”将一張單子遞給了鄭熹,鄭熹袖了,與他們到了内庫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