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第4頁)

  很快就到了關押嫌犯的地方,這裡光線也暗,也是半個地牢樣的,火把已經滅了。長史命人點起火把,拿帕子掩住鼻子往裡走。祝纓聞着這牢房的味兒倒是适應得不錯,牢房,她還是比較熟悉的。

  嫌犯們都吃了些苦頭,見人來了,睡眼惺忪的,哼唧着說自己冤枉之類。長史問祝纓:“你不問問?”

  祝纓道:“我可别在這兒露怯。審問的人一露怯是壯賊的膽,以後您再審問他,他因着這一股膽氣愈發要頑抗了。我看兩眼就成。”

  她在這王府的地牢裡轉了一圈兒,地牢看守也還算嚴密,裡面的人年紀從中年到青年不等,看身上的衣服都還不錯,有幾個人穿的還是王府給發的衣服。再看他們的樣子,比起鄉間的農夫,稱得上是細皮嫩肉,與真正細皮嫩肉如鄭熹、陳萌,又是做過活計的樣子。

  看完了,祝纓說:“好了,我看完了,打擾了。”

  長史道:“本是因為我們府裡的事累你過來一趟,我送你出去。”

  祝纓還沒出府,就被人截住了,來人說:“奉王妃的命,來請問評事。”

  長史道:“是王妃還是太妃?還是殿下出門前有吩咐?”

  來人是個伶俐的小宦官,道:“王妃為了回太妃的話,先問上一問。”

  祝纓一則估算着去大理寺應卯的時間,二則也覺得這小宦官說話味兒不對,便說:“要說案子,現在問,且還沒有頭緒。一有眉目,我自會上報。”

  長史道:“既然如此,就你便先去宮中應卯。你一外男,不便入見王妃,叫他們代傳就是了。”

  祝纓對長史笑笑,又對小宦官拱拱手:“告辭。”

  …………——

  祝纓趕到宮門的時候,正是與她職事相仿的一些小官兒進宮的時候,熟悉的人彼此問着好。大理寺也有兩三個同僚與她差不多時候到了宮門口,都在驗身份。

  左評事笑道:“今天沒見你帶肉餅了。”

  祝纓道:“早起多吃了一些,覺得不太餓就沒帶了。”

  蘇匡從後面也走了過來,吸吸鼻子,說:“好香!小祝你這是蒙哪家小娘子款待了?”

  左評事微皺眉,道:“宮門口不要說這樣輕狂的話,叫禦史聽到了,倒說我們大理寺的人不正經,淨說些浮浪的戲言。”

  小娘子就沒有,老太妃倒有一個。

  祝纓也聞了聞袖口,道:“是有香味兒麼?我沒見過什麼小娘子呀。”

  左評事道:“京城能人異物多得是,好東西也很多,胡商那裡有異香,你碰一下熏的手絹兒,手還能香三天呢。你們兩個到底年輕,不要少見多怪,叫人家笑話咱們大理寺。禦史說一句,就要鄭大人他們解釋,鄭大人他們回到大理寺,咱們大夥兒一塊兒挨訓!”

  祝纓道:“哦。那老左你見過很多奇珍趣聞了?講講呗。”

  左評事道:“沒心沒肺的小東西。還不快去應卯!”

  三人回到了大理寺,簽了名,祝纓就纏着左評事:“趁着他們還沒下朝回來,講講呗!”

  左評事卻又不講了:“鬧什麼?你不去胡大人那裡了麼?”

  祝纓對蘇匡吐吐舌頭,抱着自己的文具跑了。左評事又真真假假地對蘇匡道:“小蘇你呀,逗他幹什麼?聽說,就這一二年,你一個主簿跑不了?什麼時候有好事兒?可不能忘了我們呀。”

  蘇匡又矜持又微有得意,說:“還不定呢。眼下最大的是龔劼的案子,我并沒有參與多少,恐怕是有些難的。”

  左評事道:“那可說不好,幾位大人新來,總要有些自己稱手的人不是?”

  兩人閑扯兩句,左評事就說:“哎喲,總是你這樣年輕人的前途好,我們老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罷了,我撞鐘去了。”

  蘇匡心知左評事對自己也不是真心,但是左評事的話聽着順耳,他也就笑着應付幾句。左評事一忙,蘇匡也自忙去了,隻是這一早上他的心就有些不定,總想着:我為鄭大人也算出了不少力了,照說我也該升個主簿了,看鄭大人的意思對我也沒有不滿。快到冬天了,再晚,這主簿的告身也該下來了吧……升遷自然是越早越好的。否則,年紀一大,難道要像左、王那樣在從八品裡混一輩子?

  又想做了主簿就是從七品了,得置辦些新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