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第7頁)

  鄭熹聽了祝纓複述的案情道:“你那位前妻——”

  祝纓道:“我讓家父家母準備了,找着了她,就認做幹女兒。畢竟同患難過。”

  “沒了馮夫人,你們的婚事其實是做數的。”

  祝纓道:“原本就是做戲騙朱家村的人,當時的情形您知道的。我才多大?當姐姐的。一男一女放到一起,不能都是苟且吧?”

  鄭熹笑道:“又沒說你有别的心思,辯白的什麼?想好怎麼找了?”

  “嗯。我有點成算。”

  “成算可以有,龔逆的案子也不能耽誤!”

  祝纓道:“那是當然,我辛苦種了一年的地,收莊稼的時候不能少了我那一份兒。”

  鄭熹大笑!

  祝纓就颠兒颠兒地跑去辦結案了。這一天,大理寺給理出了個大概,都交到了鄭熹手上。鄭熹給帶回家去,再斟酌潤色,哪怕熬夜,第二天也要交給皇帝。

  祝纓則心無挂礙,回家換了身短打抄了個鬥笠,出去轉了一圈兒,抱了個包袱找到了花姐。

  …………

  花姐穿着一身僧衣,戴個鬥笠、背着個大袱,可見在金螺寺裡又多了一點家當。

  祝纓對她示意:“跟上。”

  花姐低聲問:“你怎麼這樣了?”

  祝纓道:“别說話。”

  七彎八拐,到了一處房子門前,這房子的牆頭上長滿了草,十分的荒涼,連鄰居家的聲音都比别處要弱一點。隐約聽到有孩子說要去“鬼屋”玩,然後被家中大人按住了一通打:“不要命了?!”

  祝纓通開門,把花姐推了進去,又把鎖挂上,跳進了院子裡,兩在在牆邊摘下鬥笠。祝纓說:“包袱裡有件缁衣,你換上,就說這些日子你都是扮成尼姑的,生活是靠化緣。晚上就住在鬼屋裡。别人不敢過來,你才能躲下來的。鄰居有小孩子來,你把行李藏到廂房裡,他們不知道。”

  一樣一樣都交代清楚了,讓花姐背了下來。

  花姐問道:“這是哪裡?”

  “我剛到京城的時候看房子,中人說這處便宜,我一看,這樣還能不便宜麼?就記住了這麼地方。”

  花姐一夜之間憔悴了許多,仍是一笑,又說:“你吃了好些苦頭才有的今天。我的事兒……”

  “不礙事兒!”

  “來,你進屋換衣服把細軟帶上,别叫人偷了,我帶你再去一個地方,去了那裡,咱們就能回家了。”

  花姐依言換了衣服,祝纓把她的僧衣一卷帶上:“跟我來。”

  花姐信任她,跟她到了義莊。

  義莊外頭很荒涼,祝纓看四下無人,打開包袱把花姐的僧衣罩在了身上,低聲道:“王媽媽就在這裡了。我昨天已與楊師傅講過了,他會安排王媽媽。壇子我也訂好了。咱們去取了來,我就把你帶回家。就說,我是在義莊蹲到你的。”

  花姐道:“好。”經這一夜,她已想明了一些事情,無論自己是不是孤兒,王媽媽确是救了自己一命的。育嬰堂,她知道,固然積德行善,卻不如有爹娘親人照顧能活得好。好些醫藥不及時的孩子也就夭折了。

  她向前走去,在門口被祝纓“捉住”,一僧一尼在義莊門口對峙,一同領了骨灰,祝纓帶她去了京兆府,先把戶籍給上了。

  又是在天要黑的時候,王雲鶴幾乎要歎氣,他想說,祝纓你這是不是有點太巧了?

  還是咽下了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