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第6頁)

  張仙姑道:“你出京前訂的那些個,已送了一些過來了。米、面、油都足數,夠吃到二月去了,臘味也有,都挂廚房裡了。你爹想再在院兒裡搭個棚子,好多存些柴炭……”

  祝纓拖了把搖椅放到太陽底下,閉着晃着,聽她絮絮地說了一堆。這些都是之前祝纓安排辦的,也都不用家裡人再雇車去拖回來了。張仙姑接收就行。

  張仙姑見她躺着不動,進屋抱了被子給她蓋上。祝纓把眼睛張開一條縫兒:“我沒睡。”

  張仙姑給她掖好了被子,說:“你是回房睡,還是在這兒曬太陽?”

  祝大蹲在搖椅邊,雙手抄在袖筒裡,說:“曬太陽也挺好。老三啊,棚兒的事兒,就在你屋後搭一個,我就能弄,今年家裡又添了一張嘴,得多存些東西……”

  祝纓道:“行,簡單弄點兒得了。這兒也别太下力氣了。”

  張仙姑吃驚地問:“怎麼?”

  祝纓道:“這個房兒咱們也就再租一年,明年得弄個自己的房子了。”

  夫婦二人一齊開心:“真的?!”把廚房裡的杜大姐都引得探頭了:“您二老怎麼了?”

  張仙姑笑道:“沒事沒事,你忙你的,忙完了就歇一陣兒,活兒是做不完的。”

  杜大姐道:“我把豬皮先熬上,家裡皮凍快吃完了。”

  祝大依舊蹲着,揚聲說:“多弄點兒!那個下酒最好!”他把兩個袖筒又對得緊了一點,也笑得合不攏嘴,問祝纓,“怎麼弄?怎麼弄?要什麼樣的?”

  張仙姑自己也高興,還要埋汰丈夫:“瞧你那沒出息的樣兒!”

  “你不懂!還是要有自己的房子好!”

  祝纓被太陽曬得暖暖的,道:“嗯,是得有個自己的房子了。隻是沒有這麼近了,這個坊裡的兩進房子太貴了。稍遠一點,弄個地皮,自己蓋吧。”

  “啥?”祝大說,“也沒個幫手,就咱們倆,怕是不行吧。”

  祝纓輕笑出聲:“不用自己動手。工、料,我都想好了……要兩進,一進住,一進待客,除了門房我都要蓋兩層的樓房。一層住人,一層放東西。宅子邊上還要有個偏院,一進是馬廄車棚男仆住,一進是女仆住着看守雜物。”

  祝大問道:“對呀!仆人不跟咱們住一塊兒不就!他娘的,還是住大房子好啊!”他的腦子裡已經開始規劃自家房子怎麼住了。可怎麼想都覺得安排得不太好,心道:我得往金大兄弟家看看,他家也是兩進房!

  張仙姑也樂了,道:“我看他們大戶人家也都有樓,我這也要住上啦!那仆人要怎麼弄呢?”

  祝纓道:“慢慢來,先雇個廚娘吧。”

  她現在手上的錢雖然不多,但是要過年了,别人過年賠錢,她過年其實是賺錢的。大理寺采購的東西,雖然是照顧到了所有人,作為經辦人,當然也要照顧到自己家,她就算不從中貪墨,家裡基本的生活所需以及部分年禮的開銷是完全不用自己掏錢的。

  各路想走大理寺門路的商家還會送禮,也是一筆。這種是可以收一些且不用回禮的,也是白賺。

  給上司要備禮,但是頭一個鄭熹就不強求她送貴重的禮物,隻要她先把事情辦好。她從鄭熹那裡還能撈到一些回頭禮。不過今年又多了幾位要送禮的人——端午五傑。

  鄭熹讓她管大理寺,不但是鍛煉她處事能力使她使得順手,憑良心說,也是給她财路。哪怕她不想貪,都能存下錢來。

  心算了一下稍遠一點地方的地皮的價格——要鬧鬼的或是兇宅。對了,連房屋用料她都有更實惠的門路。

  張仙姑和祝大已經在叽叽喳喳了,張仙姑就說:“都有樓了,正房該着老三住的!”她跟武相的母親混了有一陣兒,也學到了一點“規矩”,仔細想想,也确實該讓閨女住上房。

  祝纓睜開了眼睛:“我住西廂挺好的!”

  張仙姑道:“不行!家要有家的樣子,他們家封翁封君都另住西進,來個客人看着會覺得奇怪的。”

  “那就讓它怪着去!”

  祝大卻說:“那還是我們住西屋吧。這樣安全。”他是好顯擺,然而對活命一事卻十分自覺。他也不催祝纓買仆人了,閨女在外頭累得一個多月不着家,他心裡也有點虛。

  張仙姑又說:“給你爹雇個小幺兒吧!他就饞這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