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第6頁)

  劉松年道:“火燒眉毛了,他還有心情滿京城的找點心吃呢?”

  祝纓不但有心情滿京城的找點心吃,還有心情陪着張仙姑去燒香。慈恩寺的香火是極盛的,想見住持是很難的,祝纓沒想跟那位高僧打交道。卻被高僧給叫住了:“祝大人。”

  “不敢不敢。”

  張仙姑有點緊張,低聲問祝纓:“老三啊,你跟這大和尚有什麼事兒呀?”

  住持道:“夫人勿驚,貧僧與祝大人略論兩句佛法。”

  祝纓道:“别别别,我不懂那個。”

  住持但笑不語,祝纓心中暗罵,這和尚好生狡猾!

  她隻好老實說:“别聽我那天的胡說。凡有點小聰明的人知道了那句偈語,至如色與空、五蘊種種都弄不明白,就愛拿那一句話來對和尚講。仿佛鹦鹉學舌了一句六祖的話,就能在和尚面前充六祖了。我也不是過學舌而已,不敢有妄想。大和尚,看破不說破,佛祖原諒我,我當時隻是為脫身。”

  住持笑得真誠了一些,道:“檀越能說出這一番道理來,倒比記得一句偈語更明白了。是貧僧有些事兒不太明白。”

  祝纓連連讨饒,道:“您就饒了我吧,我可不會打機鋒。我一個大俗人,隻會說最粗俗的話。大和尚想,空門也不能事事都空吧?那豈不是要連佛門都給虛無了?凡事總要有所依托。國法、佛法,順了哥情失嫂意,起風了,吹得人左搖右晃的。”

  住持合什宣了一聲佛号,道:“善哉善哉。檀越說得算客氣了。”

  “我一個‘奉母命權作道場’的人,不懂客氣。”

  住持發了一串笑聲。

  此時,外面也傳來一陣笑聲。祝纓道:“大和尚還有客人?”

  住持低聲道:“新的太常卿來添香油,為過世的父母祈福。”

  祝纓摸了摸下巴,心道:這個月我就二十了,這貨來得可真是巧啊!

第118章

子璋

  慈恩寺裡來了個貴客,住持是得去見一見的。

  住持從祝纓這裡得到了一個确切的答複:我對佛家沒有惡意,我家還信佛呢,上次來遇到了抓人販子并不是我要跟佛寺過不去,是他犯着了國法,并不是要把你們寺也當成窩點。

  一般的官員有這樣一個态度算是可以了,住持也不能強求人家給佛家表忠心。比有人直接問他“佛法大?國法大?”要禮貌太多了。至于說什麼抖機靈的偈子,能知道、合适的時候用,可見确實懂些佛法。他又掌合什又宣了一聲佛号。讓手下的小沙彌陪同祝纓在寺裡轉轉。

  祝纓道:“正月正是寺裡缺人手的時候,我陪家母轉轉就行了,都是熟人,大和尚自便。”

  住持含笑而去,祝纓把小沙彌也打發了,跟張仙姑接着閑逛。張仙姑對這些機鋒是聽不大懂的,但是看女兒跟和尚說話都是和風細雨的就覺得沒事兒,她也不想跟和尚一起逛廟。母女倆慢慢走到了一個高台上,看着住持迎了段琳一家子進去。

  段琳五官端正、衣着考究,段琳的夫人以及數個年輕的女眷也都穿金戴銀,比張仙姑這裝束可值錢多了。張仙姑咂咂嘴,說:“不是說他們家倒了黴了麼?怎麼還這麼抖?”

  段琳這個模樣的中年人,是該着叫張仙姑這個年紀的婦人心生喜歡的。這家人這麼個威風樣子,卻讓張仙姑不平衡了起來。顧不得贊賞,她先說出了疑問。

  祝纓道:“人家的‘苦日子’,跟咱們的苦日子,也不是一個日子。真要把咱們嘴裡的草料省下來供給人家,人家要嫌惡心叫拿去喂馬喂驢的。”

  張仙姑生氣地道:“他早晚得再倒黴!什麼廟啊,不逛了不逛了!咱們去慈惠庵去。”

  祝纓又跟她去了慈惠庵,順手給一座孤墳擺了點果品,回來看張仙姑正在跟付小娘子的兒子說話,這小孩子在學識字,張仙姑也多認了幾個字,跟這小孩兒主了半天字,給了小孩兒一個壓歲紅包後張仙姑的心情好了起來。

  祝纓則掂量着段琳的份量,心道:這可不是什麼好應付的人呐!

  段琳,在外面任上的政績是不錯的。他與大理寺也是有些交集的,經他手的案子,報上來也都是有理有據的。鄭熹真是個王八蛋,之前什麼也不提,祝纓也就跟正常地方案件一樣的給他過。聽了段琳的名字之後,她隻得又重新跑去把段琳數年間提交過來的案件卷宗重新給翻了一遍。又将與段姓官員有關的案子也都梳理了一遍,白費了許多功夫。

  這本應該是數年間的瑣碎功夫,如果遇到的時候就留意,日積月累,需要的時候直接就可以拿來用。現在要在極短的時間裡彙總大量的信息,祝纓記性再好,也很費了一番力氣才将這些整理出一個目錄來,以防日後可能會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