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第6頁)

  “可這路上,太平嗎?你一個人,就算帶着個小丫,有點兒頭疼腦熱的你們兩個都不好辦呐!”

  “我有度牒。”小江都想好了,有個正式的出家人的身份确實比較好使,就像她,正經的度牒,道觀就能挂個單。沒有道觀,客棧住宿也方便,去蹭個官方的驿站等閑也不會被趕出來。沿途手頭緊了,也能算個命、打個卦、做個道場之類糊個口。化緣乞讨也方便。

  不管怎麼樣,她既然動了念,就不想再在京城裡住了。

  她說:“我手上還有兩個閑錢,正好弄個馬車,一路上也不用受風吹雨打的苦。”

  “就怕路遠長程,車夫起歹念,又或者是有強人剪徑。”

  “我走官道。”

  季九娘道:“你到底要去哪兒呀?”

  “還沒想好。我現在也沒有後顧之憂了,要說‘日後’或者‘養老’又太早。不能等到老得走不動了,想回憶,又都是些糟心的事兒。我想趁現在給自己找點兒樂子,以後跟人說話也有得聊。”

  季九娘眼中透出一點羨慕來,說:“珍珠啊,你命不好,運氣還是好的。能自己個兒做一回主,恣意一回,也好。”她想了一想,将身上的錢都取了下來,交給小江:“這些你帶上,窮家富路,難道真要拿度牒讨飯嗎?”

  小江還要推讓,季九娘道:“不是讓我代收租子嗎?這兩處院子,一年不得收上幾十貫錢?這算預支的。”說着,又把身上幾件金飾也摘了下來,都給了小江。

  小江道:“您先别着急,我今天也走不了,先立個字據給您,防着我沒回來的時候有人找您的麻煩與您搶奪。我看這京城,越來越沒有王大人管着時那麼太平了。”

  季九娘道:“也好,定契的時候我拿錢來給你。”

  兩人商定了,小江這裡準備好走,季九娘過來定契、送行,也給小江送些路上的花銷。

  小江又花了幾天時間,将行李收拾好,終于也買妥了一輛車。拉車的就不用馬,而是用了騾子。季九娘等人也幫忙,給找了個獸醫看了騾子,道是還算健壯,不至于突然死在半道上。小江與季九娘簽了契,将兩處房子都交給季九娘打點,由季九娘收取房租,每年九娘給她攢下十貫錢,餘下的都歸季九娘,如果房子有什麼破損,也由季九娘來修補。

  小江帶了把琵琶上路,将家裡其餘的樂器之類都分贈了學生們。

  行前,九娘又拿了些金銀送給小江,權充盤費。姐妹們也依依不舍,也有送手帕的,也有送些私房錢的,也有送她一些配好的丸藥的。

  雙方灑淚而别。

  小江和小黑丫頭都着道袍,天氣也還好,她們就都坐在車轅上。小江會駕車,隻是不太熟,趕得慢些也無所謂。

  小黑丫頭坐在車轅上,非常高興:“天兒可真好啊!”再看小江也是一臉輕松,跟在京城時繃着的樣子判若兩人。她說:“娘子,你很高興嗎?”

  小江想了一下,說:“沒有。不過也沒有不高興了。”

  “娘子,你還會趕車呢。”

  “嗯,上回進京就是我自己趕車的。”

  “教教我吧。以後我來趕車,你在裡面歇着。”

  “行。咱倆輪流換手。”

  兩人慢慢地走,慢慢地學,起初一天也就走個二十裡,她們也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妥。到了一處驿站,尋一小間屋子,驿站賣飯她們就買一點。不管行人的飯,小黑丫頭讨一眼竈,自己弄些米蔬燒了飯,與小江兩個一起吃。夜間睡在一個陌生的地方,也不覺得特别的害怕,門窗都栓好,兩人都有點興奮。

  走了兩天,離京也不過五、六十裡地,小江駕車漸漸手熟,小黑丫頭也要學一點。

  兩人就尚着官道走,到了一處驿站,先住下,再到四處轉轉。聽驿站的人說說本地的風物,覺得有趣就逛逛,不感興趣了就接着往下走。離京城比較近的地方她們不太感興趣,小江也擔心在附近遇着“熟人”,頭幾天就沒有逛。

  這天晚上,正在一處驿站的大堂的角落裡坐着喝稀粥啃鹹菜,外面突然來了幾匹馬。兩人行了幾天路,看來人的裝束也能猜出些來曆了,這幾個人應該是傳遞朝廷往來公文函件的差人。

  果然,他們到了之後先要了兩間房,就在大堂裡連吃邊聊了起來。其中一人說:“快些吃,吃完了早早歇下,明天還要早起趕路。”

  另一個年輕的人說:“何必這麼着急?這不是朝廷給那位祝大人的回函嗎?”

  先前一人就說:“正是給他的,才要着緊些。哎,仔細你在這裡偷懶,他在那裡掐指一算給算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