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丞道:“這個往年也都幹過的,照例即可。再有,今年又多了一千來戶,人手更足。”
祝纓搖頭道:“多了一千多戶?他們的田呢?不需要灌溉了麼?也要清淤的。到時候,我要親自下鄉看去。”
“呃,是。”
祝纓又說:“還有,縣城的肉價漲了五文,米漲了二文,菜也貴了些。”
“啊?”
祝纓道:“還要修路。”
祝纓希望能夠将全縣的道路、水渠等都翻新一遍,形成一個網絡,這樣才有利于她的治理。路通了的地方,才是政令能到達的地方。一旦溝通密切了,對方言交流也更有好處。彈壓動亂的行動也能更快些。
她遷了幾十戶大戶到縣城來居住,這些人連同他們的家人、仆人等等,能把縣城的菜價吃貴不少。
祝纓的計劃是,先加寬幾條通往産糧、産菜大鄉的路,使這些東西可以更便捷地輸入到縣城裡來。一來可以方便平抑物價,二來也可以加強與各鄉的溝通。
福祿縣又與獠人相近,邊界處還有些小摩擦。再者,縣裡有世仇的村子還有幾處,一旦有大規模的械鬥,她希望能夠在最快的時間趕到去彈壓。
縣丞猶豫了一下,道:“隻怕,人、人手就有、有些緊張了。”
他看出來了,新縣令是一門心思要幹出政績來,但是這樣一來人手是容易不足的。他又不敢大聲勸,怕惹怒了上官。
祝纓隻當沒看到縣丞為難的表情,道:“所以要有個規劃,或兩年、或三年,哪怕五年,一點一點地做。”
她來的時候将規劃寫了下來,都有執行的日期。在京城的時候她跟着王雲鶴也下鄉看過一些農田水利,王雲鶴給她講了不少東西,其中一條就是不能“好大喜功”“濫用民力”“急功近利”。
每當自己着急的時候,她就把寫的紙條拿出來看一看,就能壓下心裡那點躁動,又老老實實不去催逼百姓了。
今冬的水利工程是必須做的,路,就先隻修兩條,劃定水利不錯、不需要大修的地方先修路,因為此處冬季一定是勞力充足的。
縣丞一看,便說:“下官一定全力以赴。”
祝纓道:“那你先幹一件事。”
“但憑大人吩咐。”
“與我一同監督租稅。我把逋租除了,叫百姓好喘口氣,可不是為了給貪心不足的東西養年豬的!從今而後,他們虧空的每一文錢、每一粒米,都是從我的兜裡偷的!賊爪子,就得掐斷了!土匪頭,就得砍了!沾了我的好處,還想反我,吃飯砸鍋的東西我就讓他全家再也不用吃飯了!”
縣丞打了個寒顫,将身子伏得更低:“大人說的是。”
“你去準備一下吧。”
“是。”
……——
打發走了縣丞,祝纓命小吳去把趙翁請來,不要驚動别人。
小吳拿了祝纓的名帖去登門,這樣既顯鄭重,也不會因為方言不好産生誤會。
趙翁是第一個接了祝纓帖子的鄉紳,心裡有點激動又有點忐忑,穿戴整齊,與小吳兩個夾雜不清地比劃了一陣兒,也沒能從小吳這裡套出話來,隻得坐上匹馬,到縣衙來拜會縣令。
祝纓在小花廳裡見了趙翁,她親自站在台階上等着,趙翁緊趕幾步上前拜見。祝纓攙住了他的胳膊:“趙翁是有年紀的人,不必多禮。”
賓主二人進了小花廳,趙翁将這小花廳打量了一下。見這裡面委實儉樸,盡是些竹制的家具,也沒擺什麼名貴的器物。隻有幾盆還未開敗的鮮花看着很可人。
上了茶,祝纓道:“趙翁在城裡住得可還習慣?”
“還好還好,鄉間野景見得雖少了些,左鄰右舍倒是都能聊得動,隻是喧鬧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