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第6頁)

  房子是新建的,還算寬敞,采光也不錯,這便比一些草房農舍要好。關鍵是它沒有木栅鐵鎖,住起來像個正常的人家了!可以短暫忘卻自己犯人的身份。

  他們這裡開心,卻不知道縣衙裡也挺高興。

  縣衙又減了一筆開支。

  流放之人到了地方,多是服役,幹些苦活累活,有技藝的能活得好些,沒技藝的就是吃苦,累死、病死的不少,端看主官怎麼處置。祝纓對流人算厚道的,隻要他們幹活,關在大牢的時候縣衙管飯,雖不精緻但是管飽,一天二十幾個人的夥食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如今将人往流人營裡一放,一人分一間屋子,在哪兒幹活跟誰吃飯,就不再全由縣衙管飯了,有多少本事就吃什麼樣的飯。不老實就直接扔到采石場又或者挖渠、修路、建倉庫,有的是苦活幹。

  這一批犯人才遷出的時候還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他們都是祝纓通過大理寺的門路弄來的,都有些實用的技藝在身上,最差也是會種田的,剛好祝纓又要用到他們的這點技藝。

  雙方皆大歡喜。

  丁校尉所率皆是青壯,此時正在修建營房,對福祿縣也沒有什麼明顯的影響。

  一切都顯得十分平和。

  這天,祝纓在縣衙裡看趙蘇為他舅舅寫好的奏本,一回生二回熟,到第三回

趙蘇已然摸到了不少竅門,奏本寫得臣裡臣氣的。這本是一封“稱臣、請正名”的奏本,臣裡臣氣也算恰當。奏疏中說,既然臣與陛下如此親近友好,又感受到了“王化”,請以後不要稱臣為“獠人”,“獠人”分好多部呢,臣也是有正經名字的,音為奇霞,意為美玉。

  祝纓道:“要恰到好處。隻說你辦了什麼事就顯得幹巴巴的,隻知一味頌聖又顯無能。”

  趙蘇将她說的都記下,又将她點的兩處也改了,預備拿回去重新謄抄。祝纓自己也要再寫一封奏本,将“稱臣、正名”這事兒再叙述一回,自己也得再誇一下皇帝、誇一下朝廷,都是因為他們心腸好允許開榷場,才使阿蘇家被打動肯稱臣的。她還打算在這一封奏本裡将“互換奴隸”一節也寫入,以證明阿蘇家确實有向善的誠意。

  最後寫自己對換回的奴隸的處理,福祿縣的留下,外縣外府的讓他們還鄉。

  以她對朝廷的了解,這回又不是管朝廷要好處,朝廷是一準兒會答應的。此時她再将給本州各府、縣被擄去的人口行文發出,再行文一封給魯刺史彙報了此事。

  将兩封奏本放在眼前重新檢查了一下兩封奏疏裡的内容,見沒有什麼疏漏了,正要命人發出去,小吳風風火火地跑了過來:“大人,趙娘子來了。”

  祝纓問道:“趙娘子?不是趙沣也不是趙蘇?”

  小吳道:“就是趙娘子本人。”

  祝纓道:“請吧。”

  …………——

  趙娘子不常來縣衙,連在縣城居住的時間都不多,祝纓猜測她此來必是有事。

  她哥哥阿蘇洞主與祝纓結為義兄弟,祝纓張口就叫她“阿姐”:“阿姐有什麼事麼?讓趙蘇捎個信來就行。”

  趙娘子笑道:“這件事他辦可不成,他得多心。”

  祝纓問道:“什麼事?”

  趙娘子道:“他是我的兒子,他能幹、得你的誇獎我也很喜歡,我想問一問阿弟,以後這孩子阿弟是打算就叫他留在縣裡呢,還是也能送他出去見見世面?”

  祝纓道:“他有淩雲志,我也願意助他一臂之力。”

  趙娘子道:“就是!我知道阿弟是個可靠的人,可是這孩子總有一天要離開,他離開之後,舅家的事又要托付給誰?誰能代他舅家再與山下聯絡?他識字、能替他舅舅寫東西,除他之外,阿蘇家還有哪個能幹這個事?”

  祝纓道:“這是阿姐的意思還是大哥的意思?又或者已經有了什麼安排?有什麼事想要我來做?”

  她猜這得是山上阿蘇家裡的決定。

  趙娘子道:“大哥想來與阿弟見上一面說一說這個事,阿弟什麼時候有空?”

  祝纓道:“六月末我要去州城去,沒有意外的話在此之前我不會離開本縣。大哥的身體還好嗎?能夠親自下山嗎?需要我親自去一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