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第1頁)

  陳巒等不到,他二人總是能等到以後更大的好消息。

  三人商定由陳巒向皇帝奏請此事。皇帝近來頗喜好消息,沒有皇帝能夠不喜歡“四夷賓服”、“天下歸心”的,打下來的未必有“蠻夷自願”這麼好!什麼是王道?這就是王道!

  皇帝命他們挑一個字為奇霞族命名,這個名要有個玉字旁,但是意思又不能太大。

  陳巒特别為小老鄉祝纓說了幾句好話,請示給祝纓一個表彰。

  皇帝笑道:“準!”

  祝纓在不知道的時候,因為蹭了陳巒休緻的安排,額外多了一分好處。

  陳巒向皇帝奏完了這個好消息,第二天向皇帝拿出了自己連夜抄了十幾遍才抄好的奏本,向皇帝請求休緻。

  朝中上下這一年來隐隐覺得他有此意,不想他竟真的能狠下心來請辭。皇帝出言挽留:“卿是社稷臣,為何要棄朕而去?”

  陳巒答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臣生天地間,何敢言‘棄’?請陛下收回‘棄’字。”

  皇帝眼眶也濕潤了:“卿正當年呀!”

  陳巒道:“臣不材,深荷聖恩方得登相位,今朝中賢者雲集,臣可以放心了。”

  君臣二人做足了體面,皇帝才收了陳巒的奏本,給他全俸休緻,又讓他先不要離京,且住京中各咨詢。

  陳巒也沒打算馬上動身,他還要将京城的事收個尾,同時派人将家中老宅整肅一番才好搬遷。當時答道:“臣敢不效命?”

  直到出了禁宮,陳巒腳底仍有點飄,心裡空落落的,放在政事堂的東西也忘了收拾,扶着小厮的肩膀登車,呆坐車中一路搖晃回家。看到兩個孫子稚嫩的臉龐,陳巒才長長出了一口氣,臉上也有了一點笑影。

  門生故吏、同鄉同門之類都來見他,也有來求教的,陳巒道:“你們以後要問施、王二位去啦。他們為人都很寬和。”堂中有人嗚咽,也有人激動,大家哭了一場才散。也有人才哭完,便打聽施鲲今天回家了沒有的——這是後話了。

  …………

  施鲲與王雲鶴二人此時顧不上這些,陳巒近來管事少,但少了一個人,二人仍是忙了不少。

  次日,兩人在政事堂碰了面,議事時王雲鶴順口問一句:“陳公的意思呢?”話說完,二人不由相視一笑,頗有些怅然。

  施鲲道:“明年記得将陳萌調入京吧,他這二年知府做得似模似樣,是肯做實事的樣子。”

  王雲鶴道:“可以。”

  外任肥一點,想在仕途上更進一步還得是進京。兩人因此又将京中各部各衙的職司又篩了一遍,王雲鶴道:“大理寺卿空缺很久了,總由裴清代任恐不妥貼。現已入夏,離秋天不遠了,該有一個大理寺卿了。”

  施鲲道:“不錯,裴清代掌大理寺雖無疏失,品級擺在那裡,有些事情辦起來麻煩。你我具本,請陛下點一大理寺卿來吧。”

  二人都不提由裴清直升大理寺卿的事兒,裴清在大理寺的年載比鄭熹還久,不宜讓他繼續直升做大理寺卿。不過如果皇帝最後還是要用他,那二人也先不去反駁。

  兩人反複推敲,頗花了幾天功夫私下議了幾個候選人,預備皇帝問起的時候薦上去,看皇帝喜歡用哪一個,幾個人的履曆、才幹都不錯,二人心裡都有一本賬。如果皇帝另有安排,二人就不再提名。

  兩個丞相商量完就具本将大理寺的情況寫明,請示皇帝再任一位大理寺卿。

  次日早朝畢,皇帝留丞相等議事,提到了大理寺卿的任命。

  皇帝道:“記得窦朋不錯。”

  窦朋是之前發現李藏命案的刺史,那案子也是他查得分明的。他這刺史做得,其他方面合格,刑獄方面亮眼。此人恰在二位丞相準備推薦的名單上,雖不靠前也可接受。

  君臣的想法一緻,拟了旨,很快便下文給窦朋,征其為新任大理寺卿。

  消息傳出來,大理寺炸開了鍋。鄭熹在的時候實是他們的美好時光,裴清代理也有點蕭規曹随的味道,許多人都以為大理寺會一直這麼下去,猛然間卻要來一個新的大理寺卿,大多數人的臉上都露出了一種茫然——這可怎麼辦?

  冷雲和裴清得到消息比下屬更早,二人也有點措手不及,冷雲更不在乎一點,說:“他要好相處就處,不好相處,咱們不會換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