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纓一條一條地說了自己的安排。
兩千石的麥種,祝纓不打算一次都種了,她做好了大面積播種會失敗的準備。種地,靠陽光雨露靠灌溉也靠地力,地力、主要是肥力如果跟不上,收成肯定是要打折扣。如何一年兩季不把地力耗光,如何追肥,都得有個計劃。
她的計劃是,先示範種一部分。如果地力能撐得下去就接着這麼種,如果撐不下去,試試所謂“豆子肥田”又或者“輪播”“積肥”,反正有一縣的土地可以試驗,她又向朝廷讨要了三年的任期。
全縣土地分成幾部分,試種,她再從頭開始做記錄,要找到一種最佳的搭配。
她在這幾年内,她隻要保證一年一季的水稻可以有正常的收獲,其他的完全可以随便種。
鄉紳們聽她有計劃,且有“每年必種好一季水稻”也都願意放心配合,就算陪縣令玩兒吧,也不用他們親自種地。他們有牛、有犁、有佃戶,哪怕是多翻一次地,方便來年耕種呢?
顧翁笑道:“咱們都是親眼見到麥子的收成的,壞不了事兒!隻是不知麥種要如何分呢?”
祝纓道:“不急,你們各人将各家的田畝數,上等、中等、下等田有多少再攏一攏,咱們勻一勻,不能給這一個不給那一個的,又或者多寡過于不均。”
她是不信這些人的田畝會一直很老實地申報的,就得跟種地似的,每年給他們犁一遍。
鄉紳們也習慣了她的做派,心道:行吧……
祝纓笑眯眯地道:“等我見過刺史大人回來,咱們就開始着手辦。”
她要趕緊去稱個百八十斤的殘次珠子回來!皇帝真不夠意思,都開始讓京城的工匠研究這玩藝兒了,以後她還能買得起嗎?!得囤點兒!
第166章
漲價
心中有了目标,顧同第二天上課的時候心都飛到了窗外,他的同學們也因為祝纓回來了的消息大部分心不在焉的,連趙蘇一個平時冷臉的人都因為“進京讀書”這個事兒心神不甯。博士維持了好幾次紀律,最後自己也放棄了,将書一丢,道:“你們自己好生溫書。”
博士和助教也在私下嘀咕,他們也去吃了給祝纓接風的酒席,更是知道了“绯衣”,湊一塊兒說了好幾天了。
師生都無心,一起将這一天亂七八糟地搪塞了過去。
老師不管了,顧同更是在心裡想了許多事兒,晚上一放學就回家去找祖父。
顧翁正忙着盤點自己手上的田産,種地這種事怎麼能少得了他呢?不是他非得掐尖好強,誰叫他既是鄉紳,眼光還準,沒想跟縣令掰腕子呢?當然僞報田畝這種事兒他也幹一點,這不落祝縣令手裡了麼?行,再吐出來一點,就說是新開荒的呗……
多報一點,就能多得一點糧種來種植。私下弄些麥種來種也可以,但是後續可能得不到縣衙的幫扶。顧翁的小算盤也打得叮當響。現在沒功夫理會孫子。
吃晚飯的時候,祖孫倆各有心事,顧同發現了祖父的樣子,心道:不知道又在弄些什麼雞毛蒜皮了。
吃完了飯,他跟在顧翁的身後到了顧翁的小賬房裡,顧翁轉身看到了他,問道:“你來做甚?有事?”
顧同是顧翁孫輩中最得意者,顧翁對他也比較的寬容,招呼孫子一同進屋坐下,搖着涼扇問道:“有什麼事隻管說,不要吞吞吐吐的!你闖禍了?”
顧同道:“阿翁,我想跟着縣令大人做學生!”
“這是好事呀!”顧翁眉花眼笑的,這個孫子可真是讓人省心嘿!讀書又上進,“咱們家的家業眼看越來越興旺,就差你能選個官兒啦!給縣令大人做學生,必是比旁人更容易些的。這可是家裡百代的基業呀!”
顧同心裡的白眼翻上了天,心道:官兒是想做就能做的嗎?咱們家,不,整個福祿縣都多少年沒出個正經官兒了?您老想得也太好了吧?
顧同道:“那您同意了?”
顧翁道:“當然!好孩子!你要多多努力呀!我老了,光宗耀祖就靠你了!你爹和你叔叔、兄弟們都不如你機靈,你可不要讓我失望呀。嘿嘿!”他招招手,“過來過來,來看看這個。”
顧同上前了兩步,顧翁打開一個暗格,小心翼翼地從裡面拿出一包銀錢來,說:“隻要你好好上進,要走什麼門路,我都舍得起。”
顧同皺眉道:“不用錢!縣令大人一向提攜後進,也提攜百姓,才不會為錢幹沒譜的事呢。”
“哎~當然當然啦,除了他,還有别人呢?你隻要記着,隻要你有出息,什麼好事都少不了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