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第7頁)

  人們都嘻嘻哈哈地,也有人說:“好靈!怪道能緝兇哩!”

  祝纓進了會館裡坐下,道:“挺熱鬧啊。”

  今年在這會館裡坐鎮的是本縣張翁的幼弟,他笑道:“都是托大人的福。大人近來在府城名頭響得很哩!帶着我們這裡來看的人都多了。”

  “嗯?”

  原來,府城的百姓也喜歡聽個痛快的故事,事情傳到了他們這裡又走了個樣兒,竟然說她能通鬼神,半夜裡夢到了冤魂引路。

  祝纓一笑而過。

  又過了幾天,才與上司一同往州城去,這一路仍與之前一樣的順利。整個南府的糧都順利地繳入了庫裡,她們拿到了收據的條子,接下來也該去拜見一下魯刺史了。

  不是六月和十二月,同時到刺史府的官員沒那麼齊,祝纓随着上司等去拜見了魯刺史。魯刺史出奇地和氣,對祝纓說話時竟帶了一些真誠:“凡有能為者無不有脾氣,不過有的人脾氣外露,有的人脾氣不顯。年輕人不知道,老人也年輕過,你們的心情,我們都經曆過。”

  祝纓認認真真地聽了,道:“想來大人年輕時必是意氣風發之人。”

  魯刺史道:“等你到了我這個年紀,成就未必就比我差了。後生可畏呀!”

  聽的人都驚了,魯刺史晾着祝縣令快三年了,一向不對付,怎麼說出這樣的話來了?

  隻有祝纓和上司知道,魯刺史是快要離開了。

  她還是裝成不知道,于平靜之中稍稍讓魯刺史看出一點點的驚訝,魯刺史點了點頭。魯刺史算着自己的任期也知道差不多該動一動了,隻是怎麼動、接任的是誰他的消息也不很準确,于是也不對這些與他關系沒那麼緊密的人講,言語間帶一點安撫而已。

  對他的“自己人”魯刺史當然有私下的安排,這也不必去宣揚。

  一行人出了刺史府,王縣令道:“魯大人這是怎麼了?”

  上司咳嗽一聲,道:“上峰的事兒,不要亂猜!”

  王縣令就真的不猜了,他轉個身邊走邊同祝纓說話,纏着問麥種的事兒。祝纓道:“我來之前已分了下去,就快種了,怎麼也得明年。”

  王縣令不好意思地道:“哦,是我太着急了。”

  祝纓見他也關心農桑,對他的印象就好,兩人慢慢說一點事務,上司插嘴都不插不上。上司也懂庶務,不過他現在心放在了“新刺史是誰”這件事情上,并不想讨論什麼農桑。他的消息有點靈通,又沒那麼靈通,知道魯刺史要走,但不知道新刺史是誰。

  急了一圈兒,竟又重将主意打到了祝纓的頭上。縣令決定不了刺史,但是祝纓在京城有門路呀,難道不能打聽打聽?

  他瞪了王縣令幾眼,王縣令壓根兒就沒有察覺。一邊的裘縣令竟也湊了過去,也問麥種的事情。快三年了,祝纓終于打到了一點“我與他們是同僚”的味兒。

  她也不藏私,說:“戶部的意思,我先種着,能種好了再推廣。放心,隻要能種,我必會與諸位麥種的。不過現在還說不好,故而不敢先與諸位講怎麼安排。”

  裘縣令道:“成與不成,咱們先安排着!否則到時候再現商議,哪裡來得及呢?是吧?大人?”

  上司正琢磨着事兒,猛地被裘縣令拎出來問:“啊?哦,嗯?”

  祝纓道:“就算是商議全府種麥子的事兒,也得大人主持呀。”

  上司道:“咳咳,你更懂你更懂,你先看看怎麼弄。”

  有他這句話,另一個縣令也擠了過來:“還有我呢!”

  祝纓見狀,就請上司在驿站裡主持一下,她略說一說做法。上司勉強同意:“也好。”

  一行人到了驿站,聚到了上司的住處,幾人坐下,祝纓說了自己的法子。王縣令道:“不是應該先恤貧戶麼?貧戶困苦,得了機會會珍惜的。”

  祝纓道:“他拿什麼種?有耕牛嗎?有多少田地?種了不怕叫人拔了?”

  裘縣令道:“不錯。且小民好模仿,凡士紳推崇的,他們才會跟風。隻消大戶先種了,貧戶看到了也就有樣學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