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雲道:“外婆都求過陛下了,我再鬧,豈不是讓外婆難做?罷罷,我去與我爹說,這回我可是看外婆面上的。”
鄭熹道:“這就對了,也讓老人家看看你主政一方,為她增光添彩。”
冷雲一聲冷哼:“你們都哄我吧!”
鄭熹正色道:“論手段,你比得過令尊?除非你豁出去大鬧一場,什麼前程都不顧了,從此一勞永逸,令尊也扶你不起。以後如何就看你自己造化,有人不記你這番作為繼續提攜也是你的運氣,從此無官一身輕富貴閑人也是你的日子。你也不缺錢,對吧?周遊也不缺錢。”
冷雲臉上一陣陰晴不定,咬牙切齒地:“别拿他跟我比!他也配?!”
他來時一道風,走的時候卻是一臉找茬的樣兒的,趙蘇看得有點緊張。
趙蘇再次檢查了一遍自己身上,跺了跺腳,确保自己身上的關節都是靈活的,跟着管事去了書房。
…………
鄭熹早知道趙蘇到了京城,也知道他住在哪裡,甘澤都去看了好幾回姨母了。趙蘇最後一名險險過關,這個鄭熹也知道。他欣賞有點骨氣的年輕人,但僅限于有能力的,鄭熹眼界高,趙蘇這個能力在他這裡稍嫌不足。
聽趙蘇說了“瓜田李下”,鄭熹心裡有點好笑:你便是因門路才得上京考錄的,有什麼嫌好避的?你本身就是個大嫌疑!
他又知道趙蘇之出身,便不這麼刻薄直白地說出來,他溫和地說:“年輕人,有志氣是好的。你現考取了,可向家中報喜了?”
趙蘇道:“還不曾寄出書信。”他打算等小吳回去的時候将書信托付的。到京城才知道,祝纓跟京城的通信,實在稱得上是便捷的。他,得蹭。
鄭熹道:“該報喜的。”
趙蘇又奉上了祝纓的書信,鄭熹接了,當面打開,上面寫着:這小子一肚子的主意,我也不知道他捎信過來是什麼時候,您看着辦吧。他要有惹您不快的地方,請将他的十分壞處當成五分來看,因為他打小生活所迫不得不如此。
鄭熹一笑,将書信展示給趙蘇看,借機問起福祿縣的情況。
趙蘇十分謹慎,對祝纓,隻有好話沒有壞話,說福祿縣,先說以前之艱難,又說現在之改變。說阿蘇家,就說之前套好的詞,一口咬定本來也有女兒當家的,他們的“史詩”裡就有傳唱。想了想,又添了一句:“舅舅與義父結拜兄弟,将表妹托付義父教習識字。”
鄭熹聽了,悠悠地道:“他倒自在,我心向往之啊。你既考完了試,正該松快松快,我就不拘着你了,甘澤,你送他。”
“是。”
甘澤将趙蘇送出書房也不是空手送的,一隻小錦囊裡面裝了金錢,笑道:“七郎早就預備下了,宮中年節賞賜,得朱紫不得。是好彩頭。你也是,三郎怎麼會不安排你?早來信說了。你該早些過來的。”
又囑他:“小郎君快些寫信,家裡怕等急了,小吳這就要啟程了。”
臨近年關,小吳卻不在京城過年了,他自己也想早些回去,他爹也趕他走“怎麼大人沒回來過個年,你倒享受上了?”小吳便揣着數封書信,又押着一些京城給的年禮一路頂風冒雪,往福祿縣去。
雖是押車,小吳硬是趕在新年的時候回到了福祿縣,彼時祝纓已從邸報上得知裴清做了京兆府的少尹,邸報上卻對冷雲的任命隻字未提。
祝纓将書信一一拆閱,獨将趙蘇的家書單留下來,道:“來人,去趙家告訴阿姐,趙蘇來信了。”
趙蘇在京城這般行事倒與印象中的那個青年重疊了起來,祝纓也不意外,看起來趙蘇在京城應該能夠适應了,她也可以放下這一件事,專心應付新年事務——政務之外,又添一個冷雲。
一個熟人比個生人要好不少,祝纓依舊不敢大意,但願冷雲能及時收到她的書信,将信上囑咐的事情辦妥。
第176章
新局
小吳年輕人,今年不在家中過年也不顯抑郁,他回到縣衙之後依舊活躍,絲毫不見“鄉愁”。
到了年底,福祿縣又會發一筆過年費,小吳趕上去賬房領了自己的那一份,拿回房裡笑得陽光燦爛。侯五将自己那一份往個盒子裡一放,說:“沒出息的樣兒。”
小吳也不惱,笑道:“您老難道不高興?”他将錢也收好,湊近了與侯五套話,問的是項樂、項安兄妹倆:“怎麼聽說大人身邊多了兩個人呢?可靠麼?”
侯五道:“還用你提醒?我盯着呢,那兩個人眼裡隻認大人的,沒瞧出要對大人不利來。怎麼?怕他們搶你的差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