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4頁)

  兩人看圖,外面跑來一個孫一丹,進來便說:“恭喜。”

  冼、祝二人面面相觑:“什麼事?”

  孫一丹笑道:“祝大人,高升了!”

  冼敬丢下手上的圖,笑道:“果然升了。”

  祝纓道:“我不是已經從五了嗎?”

  孫一丹笑道:“恭喜祝大人,您現在是南府的知府啦,請随我來,咱們将文書辦了吧,省得您自己跑一趟。”

  祝纓心道:我得再多請吏部熟人吃幾次飯了。

第198章

攢局

  祝纓與孫一丹也是混了個面熟,跟孫一丹出了戶部便問:“這是怎麼回事兒啊?”

  孫一丹笑容不減:“好事兒呀。”

  祝纓道:“快了些吧,也沒有聽到風聲。”

  孫一丹一直笑:“您跟我來,等拿到手了就知道我沒騙您啦。”已有比較閑的人往這邊看了,孫一丹維持着笑容,心中感慨:那是挺快的。

  南府這地方是真大不好,可南府的知府是個正五品。不算幾個月前正式的給祝纓升到從五品,從上次進京得到一件绯衣算起,也沒有多少日子。祝纓從正六到從五再到正五,這兩步邁成了個連步。看到的人都說惹眼。

  祝纓這次的升遷是走的正式的路子,即,不是皇帝突發奇想的手诏,而是政事堂向皇帝提出建議皇帝首肯,然後拟稿、審核、通過,各個步驟簽了字最後到吏部備了案的。從昨天到今天,辦得很快,現在是孫一丹帶她去吏部報個到,她還得領赴任南府的種種文書和物品,比如官印。

  孫一丹将她領到了吏部,吏部也有不少的熟人,看到她既有點高興也有點微酸,有說:“恭喜恭喜,年少有為。”也有說她:“簡在帝心。”又或者是說她得到朝中大佬青睐的。

  祝纓都一一謝過,她沒有表現出得意的樣子——南府是個什麼熊樣,她可太清楚了。福祿縣窮得要死,倒欠朝廷租稅,在她到之前每年欠稅的口子還在擴大,這兩年隻能說吃個七分飽。思城縣又是那個兼并的鬼樣子,都能私設公堂了。南府幾年沒個知府。南府,整體隻比福祿縣略好一點,放到整個天下,它就是一個比福祿縣大一點的“煙瘴之地”,在全州都算不上個富裕地方。得到這麼個地方當然能比一個福祿縣有更大的作為,但是想幹好,還得下功夫。打個比方,帶了一個倒數第一的學生,有人說再給你幾個比倒數第一好的,一看,倒數第二倒數第三也歸你管了。

  她非常謙虛地說:“諸位取笑了,我還一頭霧水呢。還請諸位多多指教。”

  “諸位”裡有人早收到過她的帖子和禮物了,陰郎中道:“談什麼指教?我在你這個年紀的時候比你可差遠啦。來,咱們先把文書辦了。”

  祝纓除了接任命的文書告身、南府官任等等之外,還得辦一下福祿縣的事兒。當了知府,沒有再兼任這個縣令的說法。

  祝纓悄悄地問陰郎中:“那福祿縣的縣令,有人了麼?”

  陰郎中笑得有點奇怪:“除了你這樣的豪傑,誰個會想跑到那裡去?我正頭疼着呢!”同理,還有一個思城縣。吏部手頭有很多正等着補官的人,但是人人都不會很樂意去那種地方。點了人,稱病的、報喪的總有一些人有理由拖延着等别的替死鬼過去。當地已經習慣了氣候的人,朝廷又不許他們本地為官——整個南府能夠有資格排隊等補官的人也不多。

  祝纓道:“原來如此。”

  辦好了自己的手續,孫一丹還要帶她去政事堂。

  祝纓又與吏部衆人約了一下:“南府與京城遠隔關山,我這回一走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回來,臨行前請一定空個時間咱們吃個飯。”

  吏部衆人都笑道:“好。”

  陰郎中命人拿了個盒子給她把東西都裝好:“你等一下,我找個人給你捧着,你自己拿着像什麼話?”

  祝纓離開皇城數年,不少衙門的官員都有了些變動,吏部屬于變動最小的,有新進來不認識她的員外郎向同僚打聽這是何人。便有很多老人向他講述:“他你都不知道?你可是沒見着他真正厲害的時候。當年田罴……”

  吏部的一個文吏捧着盒子跟在祝纓的身後,祝纓道一聲謝。又拿出個紅包塞到他手裡,此人笑道:“小人也沾沾喜氣。”平素一般的縣令到他面前都要客客氣報,他此時卻對祝纓十分的客氣。

  祝纓道:“你還沒有補上去?”

  那人道:“祝大人還記得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