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第4頁)

  第二天一早,章炯和小吳都早早地起身,小吳又早早穿戴整齊站到章炯門外等着。章炯不經意地問道:“你便日日這麼侍奉祝府君的嗎?”

  小吳笑道:“府君可不歸我伺候,他自住後衙裡,與老封君她們住一塊兒。”

  “府君家眷都在這裡了嗎?”章炯有些吃驚地問。

  小吳道:“正是。”

  “那可真不容易啊!身體都康健嗎?”

  小吳道:“都還好。”

  “哦。那便好,那便好。”

  “大人,請。這會兒府衙裡應該已經分派完差使了。”

  “每日都先分派嗎?”

  “是啊。”小吳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問。

  他不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地方官署都像祝纓這麼辦的。祝纓這兒,是延續自大理寺鄭熹主事時的規矩,鄭熹又是接手龔案時養成的習慣。大部分的官署,大概十日一休沐,休沐日轉天到衙門裡應卯的時候主官或者代理的官員大緻說一下要幹什麼,然後就散了。也就是十天安排一次,如果沒有突發的事情,大部分沒有訓話瘾頭的主官是不會召集人的。懶惰一些的,或能一個月都不會将整個衙門召集一次。一般是在春耕、秋收、征繳這三個時段才會頻繁一些召集官吏安排事務。

  隻要想幹活,就永遠有活幹,如果想“無為而治”,也總能有“垂拱”的辦法。許多地方“垂拱”反而是件好事,官員瞎折騰反而勞民傷财。

  章炯心道:是個愛生事的主官。

  ……——

  二人一同往府城去,小吳也看到了章炯的随從,五個,都年輕。再看他的行李,也就兩車。小吳估算了一下,如果刨去鋪蓋、衣物等,章炯的行李并不多,甚至有些寒碜。

  一行人半天就到了府城。

  章炯看着這座府城,除了其規制是按照朝廷要求修建的,其他的都稱不上好。

  路上有好奇的人圍觀他們,指指點點的,仿佛在說些什麼,章炯的臉頰抽搐了一下:他聽不懂這個!

  一路上走的是驿路,多是與驿丞打交道,各地驿丞說出來的官話雖各有口音,都還能分辨。章炯也在外地任過官,對方言有心理準備,但是沒想到這世間還有地方是一句土話都不肯讓人聽懂的!雖然這些人臉上的表情像是對他有好評。

  他不動聲色,又看了小吳一眼。

  小吳将他引到了府衙前,章炯看這府衙,見這裡應該是新修葺過的樣子,門口已列了四名衙役。小吳說一句:“章司馬到了。”四人齊齊行禮,小吳道:“司馬稍待。”大步往裡走,裡面又一聲一聲地往裡傳:“章司馬到了!”

  章炯下了馬,衙役接過馬缰繩往一旁拴住,章炯走到門房前,便見遠遠有一群人往這裡走來。他站住了垂手等着——他看到了一個紅色的身影!

  二人離得比較近了,章炯又搶上幾步行禮:“下官章炯,新任南府司馬,拜見知府大人。”接着便從袖子裡取出了告身。

  祝纓接過了,核對了上面的信息,道:“不必多禮,裡面叙話。司馬攜帶家眷不曾?”

  小吳忙說:“大人,司馬未曾攜帶家眷,有幾個仆人,又有行李,下官這就安排人送去司馬的宅子裡安頓。”

  祝纓道:“去吧。”

  章炯還要客氣,祝纓道:“讓他們去辦,咱們還有正事呢!請。”

  章炯看到了傳說中的祝纓,這也未免太年輕了!心裡也是感慨,瞧瞧人家,這就有绯衣了!兩人到了簽押房裡,祝纓在上面坐了,章炯就理所當然坐了下手第一的位子,接下來六司官員也都入座了。

  祝纓道:“你我都是新任。我比司馬早到幾個月,有事些事兒就當仁不讓啦!”

  章炯道:“下官隻是輔佐,聽大人的令,唯大人馬首是瞻。”

  “你我同朝為官,是同心協力。我便不說什麼客套的話來,咱們先認認人?來,見過章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