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第6頁)

  寫滿了正反六頁之後,到了點燈的時候,祝纓掃了一眼本子,滿意地道:“你們都去準備一下吧。阿燈今晚不要喝太多,明天還有正事呢。”

  “是。”

  當天晚上,刀兄一家三口又跟一個正常的家庭一樣了,他還有兩個小孩子,大的三、四歲的模樣,小的還不會走路。吃飯時抱出來,祝纓也給他們一人一枚金鎖片,又給大孩子一個小盒子,孩子看看父親,見父親點頭了,接了過來忍不住當場打開了。

  那是一盒子糖,做成各種形狀的。這是很容易的,祝纓從唐師傅那個模子裡受到了啟發,弄了些模子給唐師傅,糖就不再局限于方型的了。方的圓的,大大小小的花、用器、小動物的形狀,隻要糖漿能冷卻成型的,就都能做出來了。

  頭人洞主家的孩子,糖是常吃的,換個樣子小孩子還沒學會分辨。

  祝纓拿起一顆放到嘴裡,他跟着學着,含糊地說:“糖。”

  祝纓摸摸他的頭:“這些是你的啦。”

  孩子抱着盒子到了一邊,覺得新奇又好玩兒,有點兒舍不得吃了。

  刀兄等人沒再勸祝纓喝酒,各色食物還是流水般送上來,與傳說裡的“山裡人窮”毫不搭邊。

  兩個婦人在家裡鬧得天下大亂,又都搶着跟祝纓說話,不在她面前吵架。祝纓也與她們聊天,問年輕婦人是哪一家的,又跟年長的婦人說:“府城裡也有花帕人,我見過,他說道上遠,我還想去看一看呢。”

  年長的婦人就說自己家族的景色也美:“知府要去,就要走很遠的路啦!那裡的水更甜、酒更香、姑娘更美。”

  祝纓道:“我看她們的繡工,很好。布也有意思,比我常見的窄一些。”

  年長的婦人來了興趣,道:“我們用腰機織的。”

  年輕的婦人就說:“腰機不是很常見的麼?我阿媽家就有。”

  祝纓跟她們聊到半夜,從織布聊到衣服從衣服聊到式樣,又聊到首飾等等,聽年長婦人說:“他們從江對岸帶回來的樣子比南府的好些呢。”一時意動,問是哪裡來的。年輕婦人道:“渡江的嘛!”

  利基族之所以與南府打交道更多,皆因他們北面橫着條水流湍急的寬闊大河,擺渡十分不易,費時費力它還費船費人,一個弄不好就翻船什麼都上供給了水神。渡河之後的平地也淺,不多遠就是高山峭壁,往這邊過來的路交易遠不如陸地相連的南府方便。

  即便如此,也會有少量的物品的流通。尤其再往西一些的地方,與南府等離得更遠,倒值得冒個險渡江、翻山。這樣攜帶而來的多數是些小件。

  祝纓又跟她們聊式樣之類。

  刀兄硬是沒能插進話去。看着她同兩個女人聊得熱火朝天竟沒有吵起來,也有點驚奇。

  冷不丁的,還聽祝纓說了一句:“那是他不對,哪有放着老婆和老娘吵吵鬧鬧,自己倒跑了的?家是他的家,不能說家全是女人的事,他能做主,就不能躲事反将麻煩推出來。”

  刀兄心說:你還是不是男人了?我不走,倒是幫哪一個呢?

  兩個女人大生知己之感,都說刀兄不好。祝纓道:“當家人應該對你們說明白哪些事兒他一步也不會讓,哪些事兒他并不在意,能給家裡人多少,而不是讓家裡人去争吵。一天兩天、一年兩年,隻要公正而講道理,家人都會明白他是怎麼做事的,争吵也就少了。”

  女人們都聊得舒心,要不是還有旁人,幾乎要将自己的委屈統統倒給她了。

  這一晚,賓主都十分盡興。

  …………

  次日一早,祝纓起來,叫上蘇燈,又讓仇文去聯系刀兄。

  刀兄家裡,奴隸們早就起床忙碌了,刀兄一家因有客人也早起了。

  早飯是刀兄家的招待,依舊豐盛,祝纓給小孩子的粥碗裡扔了兩塊糖,再與刀兄說找人頭的事兒。

  刀兄道:“我答應的事就不會反悔。”

  塔郎寨子裡的氣氛稍稍有些凝重,昨晚雖然鬧,今天辦喪事的人家還在持續。自家的亡者找回來了固然是好,聽說對家要将人頭帶走,他們又有些不滿。兩種情緒糾纏之下,令人有些無所适從,都沉默了。

  祝纓對此比較滿意,沒被圍攻、沒被叫罵已經很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