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師傅心道:貴人就愛有新鮮主意鬧着玩,大人不是個不講道理的人,隻要以後不追究我耽誤工夫的罪過,那我就陪他玩鬧也不礙事。
解開麻袋一看,烏師傅就更加放心了,造紙的時間是有一大半花在處理原料上的,甘蔗渣已經是渣了,繼續加工也比較容易。他說:“可以一試,不過也要些時日,小人這裡人手略有不足,又制着正經使的紙,恐要十五天後才能交出紙來給大人。”
祝纓道:“十五天就十五天,隻要能造出來,再緩你幾天也使得。”
烏師傅道:“小人這就試來。”
祝纓點點頭,對小吳、彭司士、祁泰等人道:“行了,讓他們先忙着,小吳,你先按月分紙給他們,再采買,一次不要采買太多,免得砸在手裡。老彭,多看看烏師傅這裡,烏師傅要用什麼,你來調配。祁先生,紙你先用着。”
三人都答應了。
…………
刺史府事務繁劇,不能細數,祝纓又花了數日一一處置完畢,心道:可用之人還是太少!
又将府内衆人巡視了一回,心中對他們又有了些新的安排。
這一天,張仙姑問道:“咱們什麼時候上山去?再晚天兒就更冷了,趕路凍人。”他們家在朱家村的時候就住個小山坡上,那麼一點兒的高度,冬天風一吹就很冷了。梧州雖然地方靠南,沒那麼的寒冷,可是山也高了許多!
祝纓道:“再三天吧。”
張仙姑道:“那我再多捎兩床被子過去。”
祝纓道:“行。”
張仙姑以為祝纓要等三天是因為刺史府裡的事,沒想到第二天顧同就從福祿縣趕了過來,再次向祝纓辭行。顧翁親自将孫子送到刺史府,也跟孫子一同拜見了祝纓,對祝纓千恩萬謝:“老朽一家全仗大人才有今日!不知如何報答才好!”
他要跪下來,被祝纓攔住了:“顧同為官,你也是官宦人家的長輩了,毋像從前。”
顧翁忙說:“聽大人的。來,過來代我給大人磕頭。”
顧同道:“我一定不辜負老師的教誨!”轉過臉來瞪一瞪顧翁身邊的那個年輕人。
這是顧同的堂弟,顧翁上梧州城之前還有個小算盤——将家裡的年輕人再挑個機靈端正一點的帶上,萬一能頂了顧同的位子再給刺史大人當學生呢?
顧同勸了,他必不聽,顧家在家裡已然鬧過一場了。
祝纓何等聰明?一看就知道顧翁的小心思,她卻硬是不接這個茬。當初在福祿縣的時候她是那麼的缺人手,如果顧同這個堂弟合用,她早就征詢顧家意見了。這人隻能說是“平庸”,那就沒意思了。
祝纓對顧同道:“扶你兄弟起來。”
又告訴顧翁:“顧同已做官了,有些事情你們以前不知,以後多聽聽他怎麼說。”
然後又設宴給顧同餞行,絕口不提其他。
顧翁抱憾而歸。
送走顧同,祝纓就對府裡人宣布要進山。王司功等人知道她這刺史有一大半是從羁縻上來的,也都不再勸阻她,隻請她保重,早去早回。
祝纓道:我與别駕不在,府裡你們多留意,若有急事,使仇文送信。山路他熟。”
仇文原本排在後面,聽到說自己,忙上前來道:“下官領命。”
祝纓待要回後衙攜家人往山裡去,祁泰小跑着過來,說:“大人!紙!紙好了!”
祝纓奇道:“這還不到十天吧?怎麼就好了呢?走,看看去。”她又折返了書房,命将烏師傅帶到書房。
造紙的過程比制糖要順利得多,烏師傅帶着一個徒弟,徒弟背着三刀紙過來。祝纓道:“怎麼這麼快?”
烏師傅道:“知道大人要,就加緊趕工了,幸好趕得及。”他沒有說的是,甘蔗渣是比較現成的本來就省點時間,他對祝纓又多報了點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