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第6頁)

  烏師傅道:“知道大人要,就加緊趕工了,幸好趕得及。”他沒有說的是,甘蔗渣是比較現成的本來就省點時間,他對祝纓又多報了點時間。

  “大人請看!這一刀是竹紙,這一刀是甘蔗紙,這一刀是甘蔗渣裡摻了些竹子的。紙坊剛巧有一批竹子好了,就一同試制了。一同試制,何優何劣也能看得明白,哪一步不同也能比出來。”烏師傅有點小得意,又有點小緊張。

  祝纓問:“你覺得哪種合适?”

  烏師傅道:“摻一點更劃算。不摻也可以。都比竹紙出紙更快。”

  很好理解的,就是原料的準備,甘蔗渣就是省了紙坊老大一份功夫。

  祝纓道:“好!你先制着,等我回來再與你們分撥。”

  烏師傅小心地問:“那……水碓……”

  祝纓笑道:“忘不了!”梧州地方河流不少,許多河流源自山中,其中位差不小。以祝纓走南闖北的經驗來看,那些地方也很适合幹這個!祝纓傾向于在山中也建一部分作坊,則如此水利不用白不用!

  祝纓取過紙來,每張都看了看,又試寫了一下,感覺如果不特别講究的話,足夠日常使用了。于是簽收了這三百張紙,都算在烏師傅的差使内。

  烏師傅已做好了這三百張白孝敬的準備,拿着條子之後一時怔忡:都說大人好,原來是真的好!

  ……

  祝纓看到了紙,心情很不錯,一路上同花姐說說笑笑的。

  張仙姑從車裡冒出個頭來:“你有什麼高興的事兒啊?”

  祝纓道:“高興的事兒多着呢!”

  她們這次上山,張仙姑和祝大先乘車,到山路崎岖的地方再乘肩輿。張仙姑乘坐的時候有點兒不安心,看着底下擡着她的白直,心比白直還累。心道:得跟老三說說,要不下回我騎驢吧。

  此行梅校尉也想跟着進山,兵馬都點好了。祝纓在他眼前做了刺史,這讓他十分的後悔:早知道就該跟着這位刺史大人一塊兒幹的!我卻隻想着跟他掙錢!竟沒想到同他一道升官!

  祝纓道:“梧州城得有一個人震懾肖小,章别駕北上,我要西進,你老兄可不能擅離了。”

  梅校尉聽她說得有理,十分遺憾地說:“也隻得如此啦!下次别駕回來,有人看家了,我親自陪大人進山。”

  祝纓道:“好說,好說。”她連梅校尉的兵士都沒要,隻帶自己的随從等人進山。

  一行人先進塔郎縣,郎锟铻一家早早派人在路邊等候,又将人引到了寨中。

  此時的塔郎寨與之前有了些微的變化,寨前沒有曬人頭的杆子了,張仙姑和祝大都覺得塔郎家看着也不壞。到了寨内,祝纓還是讓随行的護衛、仆人與商人不得随意走動。郎锟铻也不急着讓商人先在他這裡交易個夠本。别業那邊的大集一個月開一次,其他時間如果有人得閑跑過去也有零星的交易。

  祝纓對郎锟铻道:“如何?想好沒有叫誰入番學?”

  郎锟铻道:“早知如此,我就親自同義父上京去了。仇文心裡總不喜歡我們,就是派了人去,讓他教……”他知道仇文的怨恨有道理,但是絕不會因此就放心将族人交給仇文去教授。

  祝纓道:“那這樣,你看到那個人麼?她是番學裡的醫學博士,教人行醫,也兼教人習字。你要放心,也可選幾個聰明的人給她當學生。”

  “那不是義父家的……”郎锟铻見過花姐,吃了一驚。

  祝纓道:“是啊,她粗通一些山裡的語言,你要不放心仇文,想必蘇燈也不能讓你喜歡。我就讓她來教這些有顧慮的人,怎麼樣?”

  郎锟铻心道:人都說這位娘子也是個好人,反正隻要學些寫寫算算,還能學醫!比跟仇文學東西更有用!

  他道:“我有幾個人,義父回府的時候送過去。”

  祝纓笑道:“好。”

  郎锟铻道:“明天我陪義父再往山裡去。”他家已在山中,卻管别業所在等處也叫“山裡”。

  一夜無話,次日,郎老封君和郎娘子也要跟着一同去,都說是順便串親戚。幾家寨子本就離得不近,山路又難走,往常一年也不能見上一次面,現在有大隊人馬又有理由,她們也就樂得跟着同去。也想見識一下傳說中的“石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