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第3頁)

  第一是關于戶籍、田畝的統計,各家要如實申報。然後按照這個統計來征稅、征役。

  這一條隻要是“有主”的地方,都這麼幹裡。

  黃裡正問道:“那……不知大人要怎麼征收呢?”

  祝纓道:“按人、按戶、按财産。”

  她可以不抽各族商人交易的稅,那是為了吸引人流,且都是各族互相的交易。但是居民的農稅就得收了,不然她怎麼維系這座城?維系不下去,大家一拍兩散?

  她的規定是這樣的,如果各人自己開荒,她提供農具、種子、耕牛,那得五五分賬,如果一切自理,那她抽什一稅。然後居民還得承擔一定的役,比如巡邏、上城樓站崗之類的類兵役,以及譬如修路、補城牆、修水渠等等之類的徭役。開出來的田,他們自負盈虧,稅要交,其他的她不管。

  如果是為她開荒,算她的佃戶,什麼都是她的,這些人的生活有她保底。但同樣的,要多付出一些為她服務的徭役。比如給大宅當個門房之類。周圍都是荒山,她劃定了地方,佃戶去開。

  此外,無論是田地還是石頭城内的住宅,尤其是住宅,本來是她經營的城、給的地基、提供的材料,所以田地和住宅不得随便交易,交易要得到她的同意。否則不得出售。

  如果是獵人之類不會種地的職業,想學,也可以,照着前面兩類。但是如果不種田,不交糧,就得從别的地方補回來,比如服役你得久一點,有打狼之類的活,得跟着幹。有巡邏山林的差使,也得幹。

  如果有人經商,與外人的交易,比如現在進行的每月一次的這種集市,還是不收稅。但是如果是賣給本城居民的,得收稅。祝纓決定再設一個集市,以作區别,那還是什一。開店,比如旅店、茶樓之類,也是要納稅的。

  在别業裡,因為周圍都是不同的異族、如今城裡的百姓也有許多是各族人士雜居,與山下的律法并不通用。具體的細節,她會逐一說明。

  裡正們也不懂這些,黃裡正這樣的還能稍稍聽懂一點,各族散戶都聽迷糊了。但是有一條他們是明白的:比各寨的頭人善良太多了!

  頭人要你幹活,頂着星星也得爬起來,大人居然每年隻用大家一個月。

  黃裡正等人則認為,祝纓是地主和官吏裡最寬容的一個人。

  黃裡正道:“城是大人的,大人要怎樣就怎樣。”

  祝纓準備了許多的條目,自認想得已是比較周到了,不想最後換來了這麼一句話,她有點無奈,道:“既然如此,那就這樣吧。回去告訴街坊們,以後照這個辦。對了,今年我不收,明年也不收。才開荒嘛!但是役,得服。”

  裡正們歡呼了一聲:“是!”

  …………

  裡正們走後,祝纓又對項樂道:“這裡你要多用心!”

  “是。”

  “要招募一些人才,起碼要些能寫會算的。會看秤的。不然怎麼收稅啊……我總不能調了祁先生過來給我收稅吧?”

  “是。”

  祝纓又說:“将縣令們請來吧,我還有話要對他們講。”

  “是。”

  不多時,幾個縣令都到了。祝纓也不與他們廢話,直接說:“在别業這些日子了,我也該回去準備過年了,動身之前還有一件事。”

  蘇鳴鸾問道:“不知何事?”

  祝纓道:“梧州是州,刺史之下有别駕、有長史、有司馬之職,别駕已經有了,現在缺長史、司馬,這兩個職位該由各族出人。”

  五個人裡有四個半是聽不懂的,蘇鳴鸾也是半懂。祝纓隻好又解釋了一下什麼是長史和司馬,又告訴他們,梧州刺史府的官員,三分之二得是他們各族的人,但是由于他們不識字,許多事兒他們管不了,所以六曹等還是由現在的官員擔任。這次定出來的副職,也是擺設。

  祝纓道:“然而長史、司馬,也該能說會寫。”

  郎锟铻指着蘇鳴鸾道:“那就隻有她能行了嗎?”

  祝纓搖了搖頭:“長史、司馬不是世襲,這是全州的,你們誰也沒有整個兒的梧州,對不對?而且,山外的官員我都不讓他們管山裡,山裡的這兩個職務也不能管山外的事,羁縻官不領朝廷的俸祿隻收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