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第10頁)

  小男孩就有點高興地說:“家有千金,不如一技傍身。所以甯願苦一點學會打魚,也不要現成的魚。”

  “你多大啦?”

  “回大人,過年就十歲了!”

  祝纓拿出一個紅包來給他:“來,初次見面。”

  項漁雙手接了,又道了謝。祝纓問項安:“他是自己來的還是家裡有人送?都安頓了嗎?”

  項安躬身道:“家裡打發了人送過來的,跟着會館的車,很安全。我也托了他們回福祿的人捎信回去,告訴家裡人已到了。先讓他住糖坊,本來就是來學手藝的。”

  “有就伴兒的嗎?”

  “是,有個夥計。”

  “飯怎麼吃?書呢?他身邊兒得有個長輩同住才行。”

  項安道:“那我也搬去糖坊吧。”

  祝纓道:“你們倆同進同出吧,要去糖坊就一同去,想住你那屋子,就與你就個伴兒。今晚要是沒有旁的事兒,就留下來一起吃個飯。”

  “是。”項安高興地答道。

  項漁看了她一眼,項安道:“看我做甚?我帶你搬行李、認一認府裡的人。”

  祝纓道:“去吧。”

  項安領着項漁出去了,祝纓就讓胡師姐傳話給侯五和杜大姐,将項漁也加進客人名單裡。

  她自己則在思索着“廣灑網”這件事。她很快就想通了,小江擔心的許多事在她這裡都不是事兒!

  她沒那麼多可擔心!

  育嬰堂的錢可以給,但是這個劃撥不從刺史府的公賬裡出,就以每月石頭之前的花費作補充。項漁的存在提醒了她,不是每個人都要坐在課堂裡除了讀書什麼都不幹的過上十年才算是在“栽培”。是她太執着于“全心全意坐在課堂讀書”。

  當然小江說得也是有道理的,她可以出錢,但如果隻是她出錢,恐怕出不起,她不可能把所有的錢都砸這一件事上。得讓一件事自己産生利益。

  可以廣收學徒。

  育嬰堂的孩子不是也要自謀生路的麼?讓糖坊收學徒,還有紙坊,邊幹活邊學東西。擱作坊裡,平時幹活,每天随便坊裡哪個算賬先生抽兩刻、三刻的功夫,給他們稍稍教點識字之類。不用太久,聰明一點的就能看出來了。

  将聰明的一篩,分類培養,不大聰明的也有了一門手藝保底不至于餓死。

  祝纓越想越覺得此事可行。

  待她将整個計劃想了個大概,項安已經将侄兒帶了回來,将他安頓在了項樂的房裡。項樂現在還沒回來,就算回來了,叔侄住一屋也挺好的。

  祝纓道:“他們今天正閑着,咱們着阿漁認一認人吧。阿煉呢?”小柳跑到外面隔着院門叫了祝煉一聲,祝煉放下筆出來了。

  祝纓道:“認一下人,這是三娘的侄兒,項漁。阿漁,這是阿煉。”

  項漁聽他姑姑提過祝煉,看了一眼,看不大出來特點,仍是禮貌地拱手,祝煉也還他一禮。

  祝纓道:“你們年紀相仿,以後相處的時候還多着呢。慢慢處。”

  祝煉道:“是。”

  項漁也跟了一個“是”字,心說,大人很和氣呀,怎麼都說他規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