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第3頁)

  祝纓又問了一下現在學校的課程之類,博士與助教也都說了:“仍是以經史為要。下官等縱想教旁的科目,自家學問有限,就怕耽誤了學生。”

  祝纓道:“知道了。年在二十七歲以上的,你們接下來要鄭重考查。有什麼長項、有什麼志向,品性如何,三月初一報給我。”

  “是。”

  博士低聲道:“方志就快好了!不是下官等不用心,也不是學生們偷懶,實是大人的德政書之不盡。”

  修書是個耗時的活計。好在梧州新設,需要寫的東西不太多,主要是将梧州的來曆給寫清、将梧州現有的山川地理之類寫一寫就行。其中羁縻縣材料不全,也不用求全責備,這部分内容讓番學的仇文和蘇燈略寫一寫就成了。

  難處在于他們有一個不斷搞事的刺史,官學還等着刺史再多撥一點錢糧、多薦幾個學生,就得好好地拍一拍刺史的馬屁。字斟句酌到了現在。

  祝纓道:“不能再拖啦!”

  “是是是。”博士連聲答應。

  祝纓再次叮囑:“二十七歲以上的學生,記住了。”

  “是。”博士答應着,将祝纓送出了州學。他心中有疑惑,對助教道:“我那裡新得了一本好書。”

  助教會意:“那就要看一看了。”

  兩人往博士的房裡坐了,都不知道這個“二十七歲以上的學生”是個什麼意思。

  博士道:“要說歲數,二十七歲往上是大了些,到了二十七歲若是還沒讀出什麼名堂來,以後也未必就能上進了。三十歲就不能再留了,難道大人是想将這些進學無望的人借故黜了,留下錢糧來養些更有前途的年輕人?”

  助教道:“不太像大人會幹的事。要有特長,難道是要他們轉科?以往隐約聽說過,咱們這位大人曾要人轉科。”

  博士道:“哪有這樣的事情?二十七歲再轉,現學也來不及了呀!”

  兩人皆不得其解。助教道:“大人既要咱們做,咱們就将人名報上,且看一看!”

  博士感慨道:“這些人呐,生得太早了,晚生幾年就好了。”

  助教道:“那也看着好日子了。”

  “話不是這麼講的,要是沒見着好的也就罷了。這見着了好的,又沾上了一點兒,但沒全沾上,這心呐……”

  兩人一邊嘀咕一邊幹活,又要重新審視一下方志裡的稿子。這個方志寫得比較費勁的地方就在于,這邊寫個差不多了,祝纓在那邊又搞事了,又要将新事給添上。他們寫了糖坊,就又要添番學,仇文等人将番學篇交上,才發現番學裡還有個“女學”。

  但願大人不會再弄出什麼要添加的事情來。

  …………

  祝纓眼下沒想再搞新事,她回到刺史府,按部就班地又召了刺史府的官員來安排接下來的事。

  “都知道了吧?長史、司馬的任命下來了,我要去宣谕各部,到山裡轉轉,順便将人帶下來。他們的宅子都準備好了嗎?”

  小吳馬上說:“早經備下了,再灑掃一下就能住了。”

  祝纓道:“要再仔細檢查。”

  “是。”

  “章别駕應該已經在回來的路上了,他要是路途順利,或許我沒回來他就先回了。縱小有耽擱,也不至于回來得太晚。他若歸來,你們聽他的安排。”

  “是。”

  “往梧州來的外地人多了一些,要留意安全。”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