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第8頁)

  “那裡啊……有人教嗎?”

  花姐道:“張六就識字,叫他順手教了吧。”

  “行。不過要等幾天新書印出來才行。書我給了項安她們幾本,學徒識點兒字對她有好處。”

  “那也還剩。攏共印了一百本,抛開番學、項安那兒、府裡留的,你還應該有十本。”

  祝纓道:“送京城了。有好東西得随時顯擺,不然離得遠容易被忘了。”

  花姐恍然:“原來如此!那我等新的了。”

  祝纓對她做了個手勢:“你的新書,可快着些啊。”

  “嗯。”花姐尋思了一下,可以請巫仁幫忙抄錄整理。一本手稿總會有許多修改、更正的地方,塗改太多到最後就有些不清楚了。重新整理一遍,她再審一下稿,最後付印會比較好。

  發現巫仁的好處之後,花姐也想與她商量一下問診的安排。這兩件事有時候需要讓巫仁到家裡來商議,這需要同府裡說一聲。

  祝纓道:“既是忙正事,你帶她來就行。也跟娘說一聲,娘也見過她的。”

  “好。”

  祝纓沒有見巫仁,花姐的事情她知道即可,并不插手。新任的福祿縣令尚培基正在驿站裡住着,明天就要過來拜見她了。

  …………

  尚培基有點小小地激動,一路颠簸,他總算到梧州了!

  看到那塊寫着“梧州”字樣的界碑的時候,他差點想坐在界碑上不動了,這一路太不容易了!

  他是北方人,四月裡到南方,将衣箱翻了個底朝天,找出最清爽的夏衫穿在了身上仍是不住地出汗。更慘的是語言,語言不通為難着所有的南下官員。

  還好,驿丞的官話說得還能聽,尚培基與驿丞簡單地交流了一下之後,得到了休息的地方,驿丞則将消息傳回了梧州城。

  祝纓派人通知了莫縣令與福祿縣的童立等人。莫縣令是福祿縣之前的主事者,童立等人現在看守福祿縣,尚培基如果要接手福祿縣,得跟他們打交道。

  尚培基沒想到自已已經驚動了刺史,第二天趕到梧州城的時候還怕自已來得突然,未必能見到刺史本人。他先到刺史府投帖,做好了讓他回去等候的準備,不想門上很熱情地說:“原來是尚大人!請稍待,小人這就進去禀報。”

  尚培基很順利地被帶到了簽押房,正式見到了“傳說中的祝刺史”。

  見面之前,尚培基對祝纓有着許多的臆測。這人太能搞事了,尚培基的心裡,這得是一個氣勢逼人的上官。到了一見卻是一個看着比自已還年輕的文弱年輕人,如果不是确認自己到的是真的刺史府,這人又沒有須,他甚至懷疑是有人騙他。

  祝纓道:“尚縣令?”

  尚培基行了個漂亮的禮,祝纓看他,三十上下,一張國字臉,一部漂亮的短須。這與履曆合得上了。

  尚培基不但是個“新任縣令”還是個官場上的新人,他考的進士科,所以這年紀就比祝纓考明法科剛做官的時候大上許多——翻了個番還要往上蹿,他今年三十一。在進士科絕不算老。

  祝纓道:“請坐。”

  尚培基坐了下來,拱手道:“下官初來乍到,有不周之處還望大人見諒。”

  “好說,好說。”

  祝纓與他閑談幾句,詢問一點路上辛苦之類,又問他:“可帶了家眷來?”

  “未曾,嶽母疼愛女兒,不令遠行,留在京城了。”

  “哦。令嶽是?”祝纓從他的父祖三代的履曆上也沒看出有什麼出彩的,都是“良民”,沒有官職。

  尚培基無奈地道:“她家原在外任,才回的京城,說來大人或許不知。不過内子的堂伯是現任的工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