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第9頁)

  尚培基無奈地道:“她家原在外任,才回的京城,說來大人或許不知。不過内子的堂伯是現任的工部侍郎。”

  祝纓道:“你這嶽家可有些來曆,你當努力。”工部的蔡侍郎也不是個凡人,他爹是皇帝在做太子時候的東宮屬官。

  “是。”

  祝纓又說:“請别駕他們過來。”丁貴去請人的時候,祝纓又告訴尚培基先認一認府裡的人,以後有往來方便一些。

  很快,章炯等人都來了。

  尚培基在蘇飛虎、林淼身上多看了兩眼,又與章炯叙話。兩人都是進士出身,能聊得更多,先叙各是哪一年的,又談到一些主考官之類。祝纓很有耐心地聽着,章炯率先結束了與尚培基的對話。

  祝纓道:“以後相處下來就知道為人了。來,認一認,這是莫縣令,福祿縣之前是他代掌。”

  尚培基又與莫縣令見禮,莫縣令道:“尚令趕上好時候啦!刺史大人親手将福祿縣打造成如今的繁華模樣,我接手的時候就沒再費力去想平逋租之類,如今福祿縣府庫充盈,你是好運氣呀!”

  尚培基也聽說了會接前任的爛攤子,但是想祝纓往朝廷報的都是喜訊,當不至于差太多,于是也含笑聽了。

  祝纓又留他用飯,第二天,派了個王司功将尚培基送出城去。

  …………

  尚培基帶着幾個仆人,在官道上行得并不快。他看了看沿途的莊稼,覺得自已判斷得不錯,梧州的情況不至于太差。

  他想做主官,這樣免于掣肘,嶽父家找來找去能安置他的也就是這裡了。遠,但是祝纓收拾過了。蔡侍郎有一個理論:祝纓這小子出身寒微,大家都說他能幹,能幹不能幹的姑且不論,這一路高升的運氣是真不錯!跟他沾邊的人幾乎都升了!

  讓侄女婿過來再蹭一波,妥。

  尚培基南下之前得到了一些叮囑,見祝纓的時候也比較禮貌,看祝纓也是個正經人。梧州,偏僻之地都有點繁華的樣子了,街上百姓雖不像京城富足,但都透着一股生機。

  尚培基還算滿意。

  他一路到了福祿縣,童立等人也恭敬地迎他進城,請他進衙,給他交代一應事務。尚培基也粗粗地看看檔案、再查查倉庫,真如莫縣令所言,府庫充盈。

  尚培基心道:好!如此正可大展拳腳了!

  他也拜會縣中父老,再去縣學,又召集縣衙官吏人等問事,最後新看了市集的識字碑,順口問了幾個小販識不識字之類。

  福祿縣的百姓對縣令總有一點親切的意思,給他唱了一段。

  尚培基心道:祝刺史倒沒有謊報政績,确實幹了許多實事哩。

  接着,他就覺出不對味兒來了。福祿縣的商賈之勢太盛。做事都要講個錢,講個利,這讓尚培基不是很喜歡。他先問“會館”,縣裡的士紳們告訴他其中的利潤,連同鄉要借住也得付錢,随行捎帶書信、貨物也要付錢。還有勾兌錢币之類。

  樣樣不離錢。

  縣裡的女子也很猖狂,已經超出潑辣了!貧苦人家婦女抛頭露面也就罷了,什麼樣人家的婦女都能罵兩句丈夫。有女差就罷了,這是為了男女大妨,但是男女差役一處吃飯真是讓人看不下去!

  尚培基先下令,明申“大妨”,聽說是祝纓在的時候就這規矩,他說:“刺史大人初掌福祿時,一切草創,縣衙物資不豐,不得不如此。如今府庫充盈,不必勉強在一處。”

  又出了個告示,申明了倫理綱常。再召來士紳,讓他們要“淳厚”,給同鄉人搭把手再收錢,這不就壞了風俗麼?

  最後,他給祝纓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長信,寫知道“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但是現在事都辦差不多了,您得收斂一點兒,正一正規矩,免得朝廷裡有人拿這些事攻擊您。

  信送到南平縣,沒找着祝纓。此時已入五月,祝纓這兒吃完了粽子,帶着全家進山避暑去了!

  尚培基等了幾天沒等到回信,又去打聽了一下,發現刺史大人居然進山了!

  這怎麼了得?

  尚培基道:“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我要去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