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第6頁)

  花姐将她叫到自己房裡,遞給了她一隻匣子。祁小娘子道:“大娘子已給了添妝了。”

  花姐道:“這是小祝讓我轉交的。你拿着。”

  祁小娘子大方接了,花姐道:“還有一件事,雖是你的家事,不過咱們相處這麼久了,我就多說一句,你得有個伴兒同行。”

  祁小娘子道:“可是我爹……”

  花姐道:“他在府裡總有人照應。趙家雖不是不講理的人家,你是嫁到人家去的,得有個說心裡話的人。”

  祁小娘子這才下定決心安排自己之前的丫環。這丫環原是顧家的路子來的,也是福祿的,趙家也是福祿人。趙蘇這次赴任的地方走不算太遠,趙蘇的仆人們也都是福祿人,丫環沒多猶豫,也情願與祁小娘子同行。

  祁小娘子攢齊了伴兒,才打開匣子。這匣子拿到手裡輕飄飄的,打開一看,裡面也隻有一張紙,乃是一紙地契,陪嫁的田地祝纓給她準備好了。地方不在京城,這塊地離項家的新買的土地比較近。

  兩人的八字找了巫仁認識的那位尼師合了一下,日子很快就确定了。刺史府裡,花姐相幫女家擺酒。趙蘇借了驿館,男家住在那裡,正日子從驿館出發迎親,接到了新娘子之後不是回驿館,而是回福祿。

  祝纓作為男家的媒人,也得跟着一道回福祿。

  他們的婚禮在福祿縣城裡舉辦,趙家擺起了流水席。趙蘇若無其事地給尚培基還送了一張請柬,尚培基也到了。

  趙沣笑着迎上去:“縣令大人,多謝多謝。”

  尚培基樂于參與這樣士紳家的場合,也拱手:“恭喜恭喜。”還很誠心地對趙蘇道了喜,殷殷叮囑趙蘇,祝趙蘇前程似錦。

  趙蘇兩頰泛着點粉紅:“多謝。”

  尚培基喜歡同趙蘇說話,因為趙蘇的官話極佳,而福祿縣其他人的官話并不好。起初,縣裡的人見到他都憋着勁兒地講官話,略熟一熟,就一個個原形畢露,飛快地講起了本地方言,他是半句也聽不懂。

  這不,顧翁就來了,還沒開席,顧翁就滿面通紅,喝醉了一樣,對着他開口叽叽咕咕一串。看圍人的表情,好像是說得好話,尚培基是一個字也沒聽明白的。然後是趙翁,他開口兩句還有點樣子:“我與他家是連宗的……”幾個字的功夫,發音從“類官話”就滑到了方言。

  這還不是最要命的。

  外面,喜樂的聲音更大了起來!

  整個趙宅人都樂呵呵地往外瞧,尚培基也看了過去,見外面十分的熱鬧,可是此時不是新娘子進門的吉時呀!

  童立上前道:“大人,您得出去見一見這一位,不然不禮貌。”

  尚培基道:“刺史大人不是已經在後堂了嗎?難道是祁司戶親自送親?”

  “那倒不是,這一位您是繞不開去的。”

  尚培基十分疑惑,在童立的引導之下往外走,隻見趙沣、趙娘子正與一個男裝的麗人交談。這是在搞什麼鬼?!

  這位俏麗佳人居然還穿着官服!她的身邊還有許多穿着男裝的女子!這不對勁!

  童立道:“這一位就是阿蘇縣的蘇縣令了!”

  蘇鳴鸾恭喜完了,正在問趙娘子:“聽說義父來了,我得去拜見呀。”

  趙沣低聲給她介紹:“這位是本縣的尚縣令。”一旁童立告訴他這是阿蘇縣令。

  蘇鳴鸾對尚培基一拱手,笑道:“表兄成婚,多謝您來捧場。”

  她從進門說的就是奇霞語,尚培基噎了一下,隻能從她的表情、動作上猜測她說了什麼。也還了一禮:“恭喜恭喜。”

  整個婚禮,尚培基都暈暈乎乎的。十句裡面能有一、兩句他能聽得懂的,還得是士紳們好心特意給他講“官話”。尚培基心道:本地之文教還是要加緊!刺史大人不過開了一個頭,能否維持得住,還要看我等後來人!

  一心裡籌劃着許多的大事,酒也沒吃多少,卻見許多本地士紳又都圍着祝纓。祝纓隔着人也看到了尚培基,她遠遠地也對尚培基點頭,又對周圍的人說了句話,就又多了兩個鄉紳過來找尚培基說話。

  尚培基一時百感交集:刺史是能吏,然囿于出身,可以為器而用,終不可使之主持大局啊!可惜……我若想一展抱負,終究還是要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