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第2頁)

  “我自留一本已經有了,你再給我兩本做樣子。”

  “好,明天回頭我就讓他們送過來。”

  魯刺史道:“你在吏部那裡還順利?”

  “還好。往年熟人也調了幾個走,萬幸還有認識的人。大人呢?”

  魯刺史:“隻要不得罪狠了,不過分的要求吏部不會故意為難。”

  但是想要指定某人做某官,那就得看各人的本事了。

  魯刺史做了許多年的地方官,與吏部交道也熟。祝纓祖宗八代沒個顯貴,估計得是因為陳相,這位祝纓的同鄉,曾以丞相的身份兼領過一陣的吏部。看陳大公子與祝纓的相處,得有點穿針引線的作用。

  魯刺史心裡評估着,生出一點“後生可畏”的感慨。祝纓示好,他也就接了,給子孫結善緣也是好的。所以他才要“翻印”,因為識字課本上也印了祝纓的名字。魯刺史準備翻印個幾百本,自己再添個小序,把祝纓也寫一寫,誇兩句,把自己的名字也添上。

  祝纓與杭勤在魯刺史别院稍坐一陣,将杭勤給魯刺史看了,再聊幾句就告辭了:“我還要回去準備,回程的時候我捎他?”

  “你來、你來。”

  “我看您準備得比我快,路也比我近,回去也早,要不,您回去打發人往他家裡說一聲?他父母的封贈也一并下來了。”

  “好。”魯刺史笑眯眯地答應了。

  祝纓于是帶着杭勤告辭。

  ……

  出了别院,杭勤才徹底清醒過來,暗自後悔:我剛才沒有好好說話,别是出醜了吧?

  他又有點患得患失了。

  祝纓卻對他說:“走,先給你裁幾身衣服,現在量體,走之前取了就行。”

  杭勤哪裡知道做官的門道?他還以為上官給衣服是慣例呢。其實地方官還真有一點這個意思,但是應該是縣令幹這個事。公廨錢中的一部分就是由主官分配的。

  祝纓帶他去量體。他品級低,并不像祝纓這樣得準備好幾套不同名目、款式的正式服裝。縣丞很簡單的,先準備兩套就得。

  量完體,祝纓道:“你的住處人多手雜,告身文書先放在我這裡,走的時候再給你。”

  “是。”

  祝纓讓他先回國子監,現在可以與同學們講他的“好事”了。但是說:“不許酗酒,不許收受重禮,不許犯禁。從現在開始,你一言一行都要落到别人眼裡考核了,運氣好了被禦史瞧上了也說不定。”

  杭勤忙說:“是。”

  “去吧。”

  “是。”

  杭勤回到國子監,所有的智慧都回籠了,悔得直跺腳!想起來了,這是大恩人呐!

  他是個保送生,而各州有保送生是因為祝纓上了一個奏本!别人不說,他們保送生提起來都是感激的。怎麼見着真人自己就不會說話了呢?

  我怎麼一見到貴人腦子就發懵呢?!

  杭勤先不跟同學說自己的好事,先在心裡列出個一二三條,下次再見着祝大人,就一定要鞍前馬後地跟着。人家這麼年輕就做到刺史了,必有過人之處,得跟着學。福祿縣既是刺史發迹之地,必然重視。雖是縣丞,也不會寂寂無名。到了福祿縣,也得好好幹。

  于公于私,這樣做都是上上之選。

  打定了主意,杭勤才開始跟同學們說話,他特意将梧州的兩個同學張生、範生邀了來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