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刺史道:“我呀,教誨那些驽鈍的還行,至于對你,我不過是比你多吃了幾年米而已。你已任地方十年,我能告訴你的,你自己都已經曆過了。你要不嫌我老子啰嗦,今年冬天我還要進京哩。”
“那我就恭候大駕了。”
兩人一笑而别。
……
又行數日,就到了小吳的治下,此時離京城已經很近了。
小吳得到消息,全家跑得灰頭土臉到驿館來見祝纓。老吳一見祝纓就跪,被祝纓扶了起來:“使不得。來,進來說。”
賓主進了房裡坐下,小吳并不敢坐,搶過丁貴手裡的托盤給祝纓上茶水。丁貴道:“哥……”
才吐了一個字就被小吳的眼刀殺滅了音。
祝纓道:“你坐下,讓他幹吧。”
小吳将茶水端過去,說:“我還是覺得跟在大人身邊伺候的時候最舒服,您就讓我舒服舒服吧。”
上完了茶水才自己坐下了。
祝纓問道:“你近來如何?”
小吳強撐着說:“都還好。新到一地,難免手忙腳亂,還應付得來。”
祝纓道:“北地才出了事,政事堂很生氣。你可不要學他們,到時候誰也保不了你。”
小吳忙說:“不敢,不敢。”
祝纓笑道:“你不敢?那我還提醒你什麼?”
小吳坐不穩了,忙站了起來道:“大人現在說了,小人就不敢了。一定用心做事,他們的事,我也不摻和了。”
祝纓道:“你才到這裡幾天呢,機靈勁兒收好了沒有?”
老吳忙也站了起來,道:“大人放心,我看着呢。”
祝纓對小吳說一句:“聰明外露是最蠢的。”再順勢轉過來與老吳話家長,老吳一點别的話沒說,也不給小吳讨主意,也不為自己還在京城的女兒女婿說話。
他帶了一些本地特産來:“拿到了就該給大人送去的,可惜道兒太遠了,沒那個本事送過去。我才對這小子說,今年冬天該着大人進京了,到時候叫他侄兒跑一趟,帶到京裡孝敬大人……”
祝纓也都笑納了。她看這一家人比之前胖了一點,不像是吃大苦頭的樣子,就隻叮囑小吳做事是根本。老吳、小吳都乖乖地答應了。
祝纓最後說:“若有什麼事實在為難,就給我寫信。”
父子倆大喜過望,一齊說:“小事也不敢勞動大人,到咱們應付不了的時候,還請大人不要嫌我們麻煩。”
祝纓道:“你們隻要循規蹈矩,也出不了什麼大事。”
父子倆心頭一松,恭恭敬敬地陪着祝纓在驿館住了一夜,第二天又恭恭敬敬地送祝纓送上官道。
……
不幾天,祝纓就看到京城高大的城牆。
項大郎早幾天得到了消息,出城五十裡迎接。他已收到了家中書信,得知自家戶籍已經改了過來,欣喜之餘也忙了個四腳朝天。
見到祝纓的時候,他臉上還帶着一股風風火火的勁兒。
項樂、項安看到大哥都非常的高興,兄妹三人臉上不由自主地笑了出來,項大郎仍是先拜見祝纓,然後才對弟弟妹妹點一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