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第2頁)

  衆人又答應了。

  鄭熹舉杯,大家一起吃了一餐。幫太子,大家都放心了。雖然諸王勢力不小,但是太子占着大義名份,安全。

  吃完了飯,衆人又議了一回,商定無論發生什麼事,他們都不要慌亂。如果姜植等人離京了,那就不算他們了。如果還在,所有人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幫忙維持秩序。同時,如果百官齊聚,大家都要為東宮壯聲勢,促使太子盡早登基。

  同時,鄭熹又給祝纓安排了一個任務——找王雲鶴通個氣,表明一下立場。其他地方鄭熹另有安排,不用祝纓操心。

  如果事情不順,有人趁亂生事,他們也要堅定地站在東宮一邊。鄭熹出動京兆的衙役,各家的家仆都要準備起來。溫嶽雖然丁憂在家,但是如果有變,他也要披挂起來,接到消息就去找禁軍中的關系,要“勤王”。

  鄭熹最後說:“料想不至于此。太子在宮中,一切應該很順利才是。心思還是放在本職上。”

  衆人吃了一顆定心丸,祝纓從鄭府離開之後,轉去王雲鶴家。

  ……

  王雲鶴近來很忙,刺史見了一個又一個。腦子裡不時閃出一句話:這些諸侯,壞透了。

  比較倒黴的是,壞家夥們都在京城了!

  皇帝好好的時候,他們想着為自己的轄區争好處、顯政績、為他們自己讨價還價。皇帝一病,這些人各有自己的立場,東宮空懸數年,你知道有多少人暗中投靠了哪一個王呢?

  當今太子的威望确實不夠,哪怕讓太子登基了,這位仁兄也無法掌握天下的。皇帝一旦軟弱,就代表朝廷中樞容易乏力,諸侯們不趁機幹點什麼就對不起皇帝這麼“寬仁”了。輕一點的也是個搜刮、享樂,重一點的會幹什麼就不知道了。這是人性。肯“一如既往”幹活的,都算好人了。

  這些都需要丞相一一安撫拿捏。

  王雲鶴現在最想做的就是快一點把這些家夥的考核給做完,搞完一個踹走一個,統統踹回他們的轄區去,不留他們在京城裡,免得拉幫結派,攪亂時局。先維持皇位的和平交接,再厘清這些官員。

  誰都看得出來,皇帝再難康複了。

  太醫署的醫官們已經開始寫遺囑了,咒禁師也是,屁用沒有。皇帝現在還能活幾天,誰都沒譜。王雲鶴粗懂一點醫術,不,哪怕不懂醫術也能看到皇帝一臉的死氣,黯沉沉的,沒個希望。

  祝纓偏在這個時候來了,王雲鶴道:“壞了,這就是杆子頂上系的那面旗,一飄起來就是起風了。”

  一旁侍奉的仆人也是熟人,小心地說了一句:“相公不是一直說祝大人是個明白人麼?”

  “叫過來吧。”

  祝纓進了書房,王雲鶴指了指椅子。

  祝纓先說:“宮中、京中情勢如此,相公日理萬機,沒有事情我也不敢來随便打擾。”

  “什麼事?”

  祝纓道:“剛才從鄭京兆府上出來。他讓我帶一句話:必恪守臣節,依國法禮制。還望相公能知道他的心。”

  “這是應有之義,何必特意表白?”王雲鶴其實是放心了。交替的時候,肯配正常幹活都算配合的好人。

  祝纓不客氣地道:“沒有重臣輔佐,太子殿下隻怕令不能出東宮。便是有,那一位自己不立起來,也是削弱朝廷的威嚴。現在是最需要重臣表白的時候了吧?”就太子這威望,呵。王雲鶴這樣的一個人,怕不已經開始愁了。

  “他怎麼不自己對我說?”

  祝纓笑道:“恐怕是想的。不過剛才那句話要是他親自對您講,怕是要被當成‘亂臣賊子意圖擅權’了。可您想想,也确實是這個理兒。”

  “你是鄭熹的人?”

  “我不是誰的人!”祝纓認真地說,“京兆于我有提攜之恩,但那隻是緣起,有了一個一起走路的機會。路,都是自己走的。便是一家子父子兄弟,也不能都長一個腦子。我與相公也是如此,有了一點緣份,接下來就看怎麼做了。我必保東宮,既然大家想法一樣,那這段路就還是一起走的。”

  王雲鶴點了點頭:“好自為之。”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