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第2頁)

  皇帝道:“他已經有太子妃了。”

  “阿姳太小了,”衛王道,“如何繁衍子嗣?東宮要有兒子才好。如今已經改元,不若再擇一、二淑女,以伴太子。”

  太子對這位叔叔仍有戒備之心,道:“不敢。”

  皇帝卻陷入了沉思,兄弟說得對,他也想抱孫子了。對太子道:“你叔父說得對。你那裡隻有宮人可不行。”

  一想到一下子要辦這許多事情,皇帝的老習慣又上來了,他對兒子、弟弟打了個哈哈:“我再想想。”将兩人都打發走了,他再去找皇後。

  穆皇後已聽到了前朝的消息,次子雖非親生,也管她叫娘。趙王府的事都是她在操心,這個庶子與她也算親近,年紀差不多了,分個府出去也正常。

  如果是趙王妃,會覺得孩子轉年十五還小,不妨過兩年再議婚。現在是皇後了,這年紀就不那麼重要了。

  總把庶子放宮裡,與皇帝的距離太近,不好。且皇帝早就想讓兒子封王了,硬攔也沒意思。皇子不封王,說不過去。早晚都要封的,東宮人也齊了,那就弄呗。

  因此皇帝找過來的時候,穆皇後道:“那是好事呀!别的我也不知道,不過他的王妃要年長他幾歲,能照看他的起居才好。”

  夫妻二人想到一塊兒去了,皇帝說:“我也是這麼想的,大郎當年……”

  穆皇後道:“大郎那時候是先帝做的主,親上做親,也是好事。不過阿姳體弱,是該有個人做幫手,為她分擔一二。”

  “衛王也是這麼說的。”

  “他?”穆皇後有點警覺。

  “他與魯逆不同,今天說的話都在理。”

  穆皇後道:“他沒要做什麼媒?”

  “沒有。”

  穆皇後道:“那等會兒我叫張婕妤過來,仔細給二郎琢磨琢磨。不過,這個事兒先不要明着說。先帝的周年還沒過呢!”

  皇帝以日易月,倒不用守三年的孝,但沒過周年就給兒子娶媳婦還是有些不好的。

  “你想得仔細!”

  “嗯,那就這樣了,我悄悄的選人,你别往外說。百姓人家娶媳婦兒也得多準備些時日,暗中準備着,過了周年再降旨。過了新年,再辦事。大郎、二郎的事,都這樣。”

  “好~”

  ……——

  穆皇後說保密,就真沒張揚,外面偶爾能捕捉到一點風聲,卻又沒有明确的影子。

  鄭熹拜相的事卻是被落實了。

  鄭府一派喜慶,出嫁的女兒鄭霖也回娘家幫忙,鄭奕幹脆住了進來。又有金良、溫嶽等人也來,祝纓如今卻不好過來了,她還在大理寺幫王雲鶴打人黑拳。但是她把蘇喆和林風、祝煉給派了過去。三人在鄭府裡也無事可做,蘇喆倒是把郡主給聊高興了,林風、祝煉陪鄭侯釣了半天魚。

  八月初,一個吉日,鄭熹正式成為了丞相,政事堂又湊了三個人。鄭熹一個新人,與其他兩個還是不能比的。另兩個人都開府了,他并沒有。

  鄭熹在這二人面前,要執子侄禮。

  施鲲道:“同殿為臣,這可使不得。出了這裡,咱們再論輩份。”

  王雲鶴也說:“此言極是!看看這些,你來了,快些與我們處置了這些公文才是!”

  施鲲道:“對!”

  他強忍着又等了幾天,将自己休緻的奏本瞅準了時機給遞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