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第10頁)

  趙蘇道:“你看得明白可真是好極了!我也心裡有事,無人能言。”

  “你能有什麼煩心事呢?”

  趙蘇笑笑:“你看,咱們的機緣都是因為義父來的。梧州,現在說是吉遠府了,以前是個什麼樣子,現在又是個什麼樣子?可就算是現在,大家的學問、本事,在京城就算是拔尖兒的了嗎?我以前自負,現在扪心自問,這個職位真就非我不可嗎?就算是整個朝廷裡那些個遙不可及的大臣們,也沒幾個是不可或缺的。”

  趙振道:“咱們都是一樣的。八個人都夠格,選哪個都不算不合适,那憑什麼是咱們呢?”

  趙蘇道:“我就怕咱們的同鄉們看不明白這個,真當是自己有本事了。義父心地好,不是不計較,是沒犯着他的忌諱。一旦這麼想的人多了,把好心磨沒了,義父不是非得管咱們梧州同鄉的。後來者就要艱辛得多了!就像做買賣,你拿好貨給人,人願意買,以次充好還想強買強賣,我為同鄉們犯愁呢!”

  趙振贊同地道:“不錯!就是這樣!以後咱們要讨情,也要先看看人值不值。得跟顧同那樣,看準了,要能幹實事,還要脾氣相投了才對大人講。”

  兩人說得投機,趙蘇又說:“你脾氣有點急,也别去責怪張、範二人,更不要去找鄒進賢。咱們與次品劃清界線就行,躲且不及,不要主動去沾才好。”

  趙振道:“放心,我明白,好腳不踩臭屎!”

  趙蘇的嘴唇抖了一下,把筷子放下了,看趙振吃飯,趙振邊吃邊說:“大哥,你怎麼不吃?”

  趙蘇道:“我一會兒陪娘子。”

  趙振“嘿嘿”一笑,扒完飯說:“我得回去了!”

  趙蘇讓點起燈籠來,囑咐他路上小心。

  …………

  趙蘇與趙振俨然成了吉遠籍官員在京城的兩個小小頭目,他們私下讨論的事沒拿給祝纓說,祝纓也不知道他們已經有了點結論。

  趙振在她的面前一直在忙大理寺的事情,祁泰是個不大管事的人,趙振把很多事情給處理好了,拿到祁泰面前,祈泰無論是核對還是總結,倒是能做得不錯。然後就默默地拿給施季行去批。

  施、林二人也有分工,林贊也不太愛搭理庶務,施季行一來,他就把自己不想幹的都塞給了施季行,林贊隻看大事。

  施季行忙了個四腳朝天,心裡也挺美,大理寺是真的有錢。比他以前呆過的地方都肥。

  施季行捧了大理寺的補貼單子拿給祝纓簽字,大理寺發的東西比鴻胪寺還要多那麼一點,最後一撥是一批彩緞。

  到了祝纓案前,祝纓接過來畫了押。施季行看她面前擺着一疊手稿,瞄了一眼,上面畫着小人像,問道:“這是什麼好東西?”

  祝纓道:“一些驗屍、驗傷的稿子,我看一看,再核對一下,要是沒什麼錯訛就刊刻了,下發到各州縣仵作手裡。”

  施季行道:“使得!也免得下面的人胡亂來。地方上的仵作多是粗淺,全靠師傅教、自己見。有沒見過的,他們就開始胡說八道。有時候還得司法、主官親自去查驗。”

  祝纓道:“唔,要是合适,該把各地的仵作召過來教一教的。我看以往那些經驗手劄,多有錯訛與想當然。”

  施季行道:“隻怕難。貢士進京已經夠讓人頭疼的了,那還是為國取士。仵作,吏目之流,更不值得了。”

  祝纓道:“先記下了。咱們大理寺自己辦,不讓别人插手,也不用戶部出多少錢。”

  施季行想了一下,真要辦成了,那天下各地的仵作就都是從大理寺出去的,以後萬一要用到了,可就太方便了啊!他就沒有反對,說:“也行,隻是眼下事多。齊王就要開府了,聽說了嗎?皇後與張婕妤要給齊王選妃了呢!”

  祝纓道:“你女兒不是已經定親了嗎?”

  施季行笑道:“對啊!你也沒女兒要說親,咱們倆不正好在這兒說閑話麼?”

  祝纓道:“不知道齊王府裡都有些什麼人喽!”

  施季行道:“那不能叫他們強過東宮。”

  “那是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