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第8頁)

  “額……我這就去摸他們的底!”

  祝纓笑道:“不急,慢慢來,着急就着相了。京城這一項事務,就交給你了。”

  “是!”

  三人走回祝府,項樂迎了出來:“大人!有客。”

  “哦?”

  “卓郎君來了,說是有事請示。”

第348章

南人

  卓珏知道自己比祝府這些梧州出身的人隔了一層,到祝府的時候他的心裡略有不安,但仍是來了。

  機會難得,他覺得他應該抓住。

  遠遠地,他就看到祝纓走進了祝府,還對兩個女子說了什麼。或許是沾了些“夷風”,祝府會将一些重要的事情交給女人做,不是後宅的那種,到外面抛頭露面的也做一些。京城的風評,都說祝大理教化蠻夷,也被蠻夷給教化了。

  可那有什麼關系?

  那些都不是他卓珏在意的。

  卓珏不是在門房坐等的,這或許就是“南士”在祝府能夠得到的優待。他聽到動靜就從小廳裡走了出來,徑直來到祝纓面前一揖:“大人。”

  祝纓道:“進去說吧。”

  兩人到了廳裡坐下,不等祝纓開口,卓珏先說:“臨近年底,各處都忙,本不該來打擾的,隻是今天路上遇到了一個人,晚生覺得還是同大人講一下的好。”

  祝纓今天做了一件想做的事,心情也不錯,微笑道:“不用這麼拘束,是什麼事?”

  卓珏也沒有“不拘束”,仍是恭敬地說:“昨天在路上走,偶然聽到了鄉音,不合勾起心思搭了句話,才發現是晚生的族叔……”

  ……倒叙……

  卓珏昨天确實是見了這位族叔,但昨天不是他第一次見這此人。

  兩人第一次見面還是在一個月前,卓珏當時正在路上走着,天雖然冷,但是越來越熱鬧了,去年過年就耽誤了一些,今年他想到街上買些新奇物件。南北交通不便,自己打發個人送回家是難的,但是與趙振他們漸漸混得熟了,知道他們有一個會館的商路,每年能來回一、兩次,可以捎些東西。他家就在京城通往梧州的中途,說不得,多付會館一點錢,請人家給帶回家,同時也算給家裡報平安了。

  唯一不好的就是他手頭很緊,一般小京官的日子都過得緊巴巴的,他也不例外。好在家中薄有田産,也可請會館的人順便給捎一點錢回來……

  害!這麼想着,卓珏臉上有點發熱。這樣的日子恐怕還得再熬些年頭,這年頭,一般人晉升是越來越不容易了。

  正逛呢,耳朵裡就飄進了一縷鄉音。看過去的時候,卻是一個中年人,背後跟着一個小厮。他的小厮也是嘴快,跟那個小厮也搭了句話:“你們是南邊來的嗎?”

  兩邊都說的方言,頓時親近了起來。兩家主人也互通了姓名,通完了之後,卓珏才發現這一位是他的遠遠遠房的族叔。遠到都不是一個縣的,卓家祖上分了五房,卓珏家在一處,這一位是隔壁府的,如今已經做到了一州别駕,名叫卓宇。

  早前卓宇不知道還有卓珏這位族侄,而卓珏隐約記得卓宇的名字。這是因為祭祖的時候,各支出挑的子弟都會被提及。卓宇與卓珏家遠遠遠親,提到的次數不多。

  兩人就臨時湊到了一起,卓宇知道南人出仕、晉升都不如北方人順利,也好奇卓珏是怎麼能到京城做官的!一般而言,南方出身的蝦米們在各地做小官會更容易些。

  卓珏也想探一探這位族叔的口風,看看他背後有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人脈,如果沒有,則可試探問一問,能否拉到祝府這艘船上來。官場上混,不容易,他們南方人在朝廷裡一向靠邊站,得抱團。祝大理雖然不是南方出身,但是對南方士子是照顧的,且身邊都是南方人。

  素未謀面僅憑家譜認親的叔侄倆,很快就聊到了一起。卓宇帶卓珏去了他的住處,叔侄倆聊了起來。叔侄倆第一次見面,隻是叙了家譜、講些鄉愁,再說一點早年趣事。末了,卓宇與卓珏吃了一餐飯,卓珏告辭。

  過了幾天,卓珏提了點禮物過來,請卓宇吃飯,算是還席。

  席間也隻是說一些京城的趣聞,同時小小地向叔父請教一下為官之道。卓宇能爬到别駕,自有他的本領。